English

上校“村官”王晓勋

2007-07-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经国 刘松峰 张涛 我有话说

从县委常委、人武部长到村党支部书记,上校王晓勋在老兵的第二战场上,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践行着人民军队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

在南王庄村混乱时,老兵上任了

1999年9月1日,从河北省安平县人武部部长岗位上退休的王晓勋,走马上任家乡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

从这

一天起,这位有着30多年军龄的上校军官,就与一个乱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村委会大院杂草丛生,街道又脏又乱,村民的房子破破烂烂……背着一床被,拿着一口锅,带着简单的生活用具,王晓勋独自一人住进了村委会。

南王庄村上世纪50年代在建设农村合作社过程中,曾是当时的一面旗帜。

“不能眼睁睁看着这面旗帜就这么倒了!”为了改变局面,王晓勋上田地,进农家,走街串巷,找人谈心。几个月下来,身子瘦了,头发白了,由于劳累过度,他几次住进医院。

老伴掉泪了,孩子们劝他:“你有糖尿病、高血压,别人不知道,你自己还不清楚?”

“你在部队功也立了,奖也拿了,苦也吃了,现在也该享享清福了,何必去受那份罪?”一个朋友为他担心。

享清福,王晓勋何尝不想呢?

长年忙于工作,王晓勋退休前很少管过家。多年劳累使妻子患上植物神经紊乱和心脏病,生活不能自理。本想退休后好好照顾妻子,可看着父辈们昔日创造的辉煌没落下去,他实在不甘心,更不忍心看着乡亲们在受苦。小时候家乡穷,邻居常给自己递个馍、端碗汤;父亲“文革”中受牵连遭迫害,村民常来家中看望安慰;母亲瘫痪在床六七年,大家争相来帮忙……

血乳之源,根脉所系!退休不到3个月,王晓勋回到了家乡。

但一些村民的行动却让他吃惊:砸玻璃、放狠话。但这一切反而坚定了“硬汉”王晓勋的决心――我当了一辈子兵,抗过洪、抢过险、排过哑弹,和死神打过交道。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

“村官难当,当则不惧!”王晓勋说。

他用大喇叭向乡亲们表明态度:“我回来不图名、不图利,就是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南王庄村的好风气又回来了

打铁先要自己硬。上任8年来,王晓勋从未拿过村里一分钱,报销过一分钱。对于班子成员,他严格规章制度。不仅如此,他还坚持政务公开,账务透明。

南王庄小学教学楼因为质量问题一直停工,学生们只能东家一个班,西家一个班,来回“打游击”。2000年初,工程复工后,一些村民怀疑建筑质量,就多次断水停电,阻挠施工。

“实行阳光操作,欢迎大家监督。”王晓勋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随后他们组织群众选出理财小组,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同时请县纪委等部门,对以前的账目进行公开清查,并请有关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论证……

村班子的举动赢得了大家认同,许多村民主动义务帮工。一座16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在半年时间里就顺利竣工了。

处理村里乱占地不交费现象,这是王晓勋上任以来阻力最大的一次。“这些人里既有我的长辈,又有儿时伙伴,还有亲如手足的堂兄。”王晓勋说。

几次协调,乡亲们不买账。“他堂兄也占了地,我们倒要看他怎么办?”

“我要不公正,村民一定不服气!”王晓勋决定拿堂兄“开刀”。

“你当村干部,咱家沾不上光就算了,还让我带头吃亏?凭什么?”堂兄王小瓮一听就火冒三丈。

他了解堂兄的“苦衷”:好不容易把地整熟,刚有收获,就要交,搁谁也舍不得。可土地是集体的,如果不秉公办事,受损失的就是整个南王庄村民。

一次次坦诚的交谈,堂兄终于理解了王晓勋:“他这是为了大伙的利益,我如果不支持,他还怎么管别人!”

打开一把锁就启开了一扇门。村民们纷纷交回所占土地。拖延了14年的占地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村里收回资金20多万元。

乡亲们彻底折服了,南王庄村再也没人上访了。

谈起村里的变化,83岁的老党员王文章说:“南王庄村的好风气又回来了。”

南王庄村人笑了,因为他们有了放心的带头人

“南王庄村在合作化中走在了前头,更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头!”治乱后,王晓勋开始谋划南王庄村的发展。

安平县是著名的丝网之乡,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起步了,由于只是小作坊式生产模式,因此一直发展不快。

2003年,王晓勋到大寨、南街村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后,一个“兴农固本、以工富民”的蓝图在他胸中绘就。

“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工业小区。”王晓勋与村干部达成共识。

在村西的滹沱河故道的沙荒地上,他带领村民清出300亩的平地,并配套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有了锅台灶,就等米下锅。”王晓勋决定搞个“能人宴”。

2004年,他把回村过年的8个老板请到了家中出谋划策。当他把早已准备好的《南王庄规划效果图》拿出时,大家被他的设想征服了。

农民企业家王进表直抒胸臆:“村里现在这么好,我把拔丝厂建在村里。”

“我也建个棉纺厂。”有人响应。……

很快,家乡人纷纷回乡投资,不到一年他们就吸引资金3000万元。

今天,2500多人的南王庄村拥有大小企业230家,从业人员达1000名。村里青壮年人人有活干,个个有工作。200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5860元,比8年前翻了一番。

村里有了钱,到底怎么花?

村里道路坑坑洼洼、校舍破破烂烂、文化生活单一乏味……王晓勋决定首先改善南王庄村的人居环境。

经过建设和改造的南王庄村如今大变样:村里有了柏油路,自来水流进了居民家,学生住进了全县教学条件一流的校舍,村民们有了休闲的广场……

看到这些,南王庄村人笑了。因为他们看到了美好前景,因为他们有了放心的带头人。(新华社石家庄7月1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