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许多地方污染严重,这既是治污产业的最佳“市场机会”,也是治污技术的“超常规发挥时机”;我国许多地方在发展与保护两难之间徘徊,按道理,这也是富有“发展智慧”的专家出谋划策的良机。然而,记者随中华环保
小小麦秸难住几个省区
河南、陕西、河北一带盛产小麦,一公斤小麦大概附带“出产”一公斤的麦秸,因此,麦秸的产量也很大。农民处理麦秸,最简便的方式是焚烧,不允许焚烧之后,麦秸如何处理,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
焚烧麦秸制造严重的空气污染,河南为了阻止农民焚烧麦秸,出台了重罚的措施,发现一起,罚款一万元以上;陕西的一些地方政府,出动巡回监察车。但就是这样,也堵不住浓烟四起。
陕西省人大环资工委副主任李怡霞对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谈起麦秸问题时说:“堵肯定不是办法,必须疏导。处理秸秆最好的办法是还田,这样对恢复地力,尤其恢复土地的有机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听说河北、北京一带在推广‘保护性耕作’也就是免耕法,直接把秸秆覆盖在地面上,既保持水分、清除杂草,又还田了有机质,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在我们这边推广。其实想起来也不难,有台机器把秸秆粉碎,加速其腐烂的速度,我想农民还是会欢迎的。但现在没有这样实用的机器。”
除了还田、气化、堆肥、做饲料、生产食用菌之外,秸秆另一条好出路是造纸,从原料供应来看,麦秸造纸的“环保度”要远远好于木头造纸。过去,河南、陕西一带草浆造纸也消耗了不少麦秸,但由于麦秸造纸造成的污染大,许多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下了狠心,出台死政策,凡是草浆造纸一律关停,凡是新上马的项目涉及草浆一律不批。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说:“我们也觉得这不是办法,如果国家出面组织技术攻关,联合专家和企业,在几个省同时组织实施,争取早日把草浆造纸的治污技术问题解决好。相信只要集中力量,总会找到技术方案。现在大家都在期盼,只是不知道谁会来牵头。”
污水治理为何全是
“单一技术”
到今年年底,河南所有的县级以上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到2010年前,陕西沿渭河的54个县市也都要上马污水处理厂。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采访时发现,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厂,都是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工程治理;所采用的技术,几乎都是国外引进的,甚至曝气池所用的鼓风机,也都是进口;许多国内的“环保技术公司”,做的业务,不过是配合业主进行技术选型和系统集成。
全国人大环资委巡视员何嘉平认为,污水处理本身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这对刺激我国的技术创新是个最好机会;然而,许多地方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探索,而是一味地采用统一模式,都是铺设管网,把污水统一到某个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其实,许多城市的地形条件并不相同,分散式处理也许更合适。污水处理除了生化技术,还有生物技术、生态技术等,完全可以配套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污目的。现在许多河流已经没有了天然来水,完全靠污水来做水源,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即使得到最好的处理,用地表水的标准来衡量,也仍旧是“劣五类”,对这样的水,应当设计出更合理的治理和利用的技术,而不应该一味地依靠已经有的“成熟技术”。
谁能帮生态好的地方
“突破发展”
陕西在制定发展策略时,把全省大体分为三大类,关中地区,利用传统优势,率先发展;陕北地区,利用资源优势,跨越发展;陕西地区,利用生态优势,突破发展。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林涛说:“现在我们最愁的,是陕南安康、汉中、商洛这三个地区,如何突破发展。”
污染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产业结构调整,而最好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就是发展技术附加值高、文化附加值高、生态伤害低的绿色产业。陕南的三个地区,属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汉江的上游地区,汉江70%以上的水都来自这里,因此,水质保护的任务非常重。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本来就不算好,在保护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如何寻找到发展之路?
陕西省环保局局长何发理说:“我们的梦想是让上好的生态成为优势竞争力,化生态优势为竞争力优势,化竞争力优势为产业优势,化产业优势为经济文化优势。但是,突破口在哪里?总不能为了保护什么都不干。生态移民也不可能,毕竟‘就地致富’是最好的发展方式。这就需要发展智慧了。我们很希望有‘高级智囊团’能为我们出谋划策。”
污水处理厂正在对污水进行集中式处理。刘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