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又送我一本新著――《中国农业的历史源流》,作为一个十分关注“三农”问题的人,我非常感兴趣,反复读过好几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受益匪浅。全书的50篇文章围绕自
本书引证考古发现,提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如:引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考古发现,认为“大体可见在新石器时代,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在相距不远的期间,先后都展开了农作物的栽培工作,并且长江流域农业发展的程度较之黄河流域,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由作物种类的多寡看来是如此”,鲜明地指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是中国农业的起源地。此外,作者还引证河南淅川、山东泰安、浙江河姆渡等考古发现,解释了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在唐朝之前一直领先于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差异造成的。
作者大量引用古史文献资料,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得出许多颇有见地的结论。如作者引证史书记载研究我国古代水利事业,并明确指出“中国农业的起源,虽始于北方旱地农业的经营,它的发展却有待于水利的开发与利用,始成为可能”,这样,就把水利事业的重要作用凸显无余。
作者考察古代土地制度变迁尤为详实,对我们今天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也有启迪。作者认为,我国自战国之后,除北魏太和年间至唐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曾实施过均田制外,大体上皆为私有制。关于土地私有制,作者明确指出,私有制并不排斥共有土地的存在,秦汉以来的历代都有很多共有土地。其次,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的自由买卖造成的土地兼并带来很多问题,但历代始终拿不出一套有效的解决办法。作者更加深刻地指出,土地私有制导致的土地兼并没有改变中国小农经济的格局。因为中国的地主“最喜欢的经营方式却是分割式的租佃,这样土地的集中对土地的经营就没有发生多大的影响。其结果是不论土地大小,都是以小规模的经营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的基础十分薄弱,不可能为大工业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实力,这种经济发展的迟滞性使得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最终导致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蚕食。
作为一本从历史角度考察中国农业的新著,本书汇聚了现象与本质,启迪了现实与前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中国农业的历史源流》 国风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