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由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科技部、农业部和湖南省委主办的“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团成员除袁隆平外,还有湖南省农科院党委办主任常立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承恕、湖南电视台记者李兵和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唐俐。台下800多名听众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和北京高校,他们频繁地用掌声表达着备受感动和鼓舞的心情。
常立沙的报告侧重介绍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全世界的贡献:“1994年,一个美国人莱斯特・布朗在分析了我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土壤恶化等客观因素后,发出这样的疑问:‘未来谁来养活中国?’……针对他的疑问,袁老师给予了掷地有声的回答:‘依靠科技进步和国人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同时还能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周承恕有幸和袁隆平长期共事,他所知道的袁隆平,是一位献身科研、坚韧不拔的科学家:“为了加快试验进度,从1968年开始,每年10月,袁老师都带着助手辗转云南、广西和海南育种。有时为了赶时间,在火车上,他把种子捆在腰间,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用体温催芽;有时走的急,买不到座位票,助手们就把行李堆在过道边,给袁老师当‘软席’坐。”
作为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栏目记者,李兵曾近距离接触受益于杂交水稻的广大农民,他在采访中了解到:“积极关注民生,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一直是袁老师不变的追求。袁老师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经常告诫同事,研制的良种不要卖贵了,要尽量少赚农民的钱,让农民得到实惠。”
作为袁隆平身边的工作人员,唐俐曾经与袁隆平以及他的家人朝夕相处,在她眼中,袁隆平是一位心中有爱、自由率性的普通人:“袁老师的妻子邓哲老师偶尔会有咳嗽的毛病,但只要袁老师在旁边,他总会习惯地把自己的手及时搭在邓老师后颈脖上,用他的温热的手掌替邓老师止咳……袁老师每天下班后都要打一小时的气排球,作为最具实力的主攻手,满场都有他的欢声笑语。有时候遇到比赛,他坚决不进老年组,还自信地说:‘我还在职,年龄也不过38公岁’。”
伴随着4位报告人的讲述,一幅幅袁隆平的照片在大屏幕上交替播放:他在田间工作、他为学生讲课、他在国外领奖、他与家人共处、他穿着中式服装跳踢踏舞……
在4位报告人之后,湖南第一师范附小的学生为听众朗诵了诗歌《爷爷的梦》:“爷爷的梦又大又圆/就像一轮热乎乎的太阳/传送给土地生命之光/爷爷的梦又深又宽/就像一艘巨大的海轮/装得下所有人幸福的渴望。”或许孩子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杂交水稻之父”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但这并不妨碍她们以纯真的方式,表达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尊敬和爱戴。
步履矫健的袁隆平最后一个走上讲台,他的演讲直奔主题:“我还有两个心愿,也可以说是我的两个雄心壮志。我的第一个心愿是,争取在2010年实现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我的第二个心愿是,在国外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听众将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献给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会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