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法自行车大赛连爆兴奋剂丑闻,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称,自行车运动已经成为国际奥委会的“心头大患”,2016年奥运会有可能将自行车项目驱逐出去。好在罗格出来打圆场,说驱逐自行车项目不是好办法,国际奥委会希望与国际自行车联合会结成“彼此信任的伙伴”,淡化处理此事,才让自行车项目躲过一劫。
不过兴奋剂问
1988年汉城奥运会,新华社记者杨明的报道“约翰逊欺骗了世界”,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因为他在约翰逊服药东窗事发前,就从约翰逊种种反常表现中猜测到他服用了兴奋剂。直到今天,这篇报道还是杨明骄傲的资本。听说后来有人不服气,说自己当时没在现场,否则也能看出来。这就足以证明人们对英雄变狗熊的兴趣,是要高出对英雄夺金的兴趣。
法律上讲无罪推定,即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法庭判其有罪前,都应该视为无罪。应用到兴奋剂检查中,就是在A瓶和B瓶尿样都被确定为阳性之前,运动员也应被视为清白,但是很多人心里却不这样想。悉尼奥运会,美国女子200米蝶泳选手海曼的最好成绩一下提高4秒多,虽然她通过了兴奋剂检测,但一些媒体仍然讽刺她拥有了“超能力”;1998年,女子1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格里菲斯・乔伊娜因心脏病发作死于家中,不少人都怀疑(有人甚至公开说)她的猝死与服用兴奋剂有关,虽然她的尿检从未出现过阳性;今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国队成绩不佳,有人认为这是中国队为备战北京奥运会雪藏主力,美国奥委会官员史蒂夫・罗格则不以为然,他说:“这么做对中国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如果明年奥运会上中国派出一批从未参加过世界大赛的选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全世界都会对成绩的真实性产生怀疑……那也许会成为奥运会的头号新闻。”这些事例也许能让你体会到兴奋剂的无处不在,以及人们期待英雄变狗熊的那种心理。
还是回到自行车上来。罗格可能这样想:服用兴奋剂的自行车选手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是无辜的,不能因为一粒老鼠屎就坏了一锅汤。但少数人服用兴奋剂而使整支运动队被禁赛的事情也是“古”亦有之。最明显的就是我们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兴奋剂处罚条例,那上面明文规定:如果某一运动项目在一年内查出两例服用兴奋剂事件,该项目运动队将受到整体停赛的处罚。所以自行车项目能否长久在奥运会中安身立命下去,现在还真不好说。
兴奋剂是当今体育界的心腹大患,如果常规办法制止不了,就要采取一些特别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