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景展示八十载峥嵘岁月的壮丽画卷

2007-07-3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在举国上下喜迎人民军队80年华诞之际,一台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文艺晚会《八一军旗红》7月30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演出。晚会以人民军队80年来一以贯之的“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为主题,生动形象全景式地展示了人民军

队80载峥嵘岁月和辉煌成就。晚会在宏阔的舞台上,在铿锵有力的军旅音乐中,在对80载军旅征途的情景表演中,形成了恢弘壮观的艺术魅力,给广大观众带来新的审美震撼。今天,本版特刊发一组该晚会的评论。

向鲜红的军旗敬礼

冯双白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熟悉的歌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八一军旗红》上再度听到,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开篇之歌,既是晚会的破题之声,又是我军历史使命的点睛之笔,纵贯了历史和当代军人的伟大精神风貌,让我们一下子进入了建军80周年的特定氛围。

的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有着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着不可胜数的光荣业绩。在建军80周年的历史时刻,用一台文艺晚会去表现这“太多太多”,又谈何容易!但是,《八一军旗红》却令人难以置信地在短短的时间里,浓缩了历史,诉说了梦想,歌咏了伟大。晚会呈现出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八一军旗红》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非常引人注目。以一台文艺晚会要想直接表现整整80年的历史,如果没有“以一当十”的艺术功夫,怕是吃力不讨好的。问题在于,这“一”怎样选取,才能“当十”。随随便便地处理“一”,那个“一”就不但不能胜任,还会丢失自己。《八一军旗红》的艺术创作者精心构思,精心选择,精心打磨。我认为,晚会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办法,即把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歌曲作为贯穿的珠子,将这些歌曲串联起来,就构成了一条鲜明的、艺术化了的军队发展壮大之线。

我们在作品中不但听到了以上这些“历史的回声”,而且还看到了一些贯穿始终的历史画面,从南昌起义的攻破城门,到工友农友踊跃参军,从漫漫草地艰苦长征,到长征火箭腾空升天,一幅幅,一幕幕,无不令人激动!晚会中,还巧妙地利用我军服装的变化,勾勒出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风采,更勾勒出一幅历史的长卷。特别令人称道的是,晚会的大斜背景推拉台,有多个板块组合而成,多层次、多方位、多方向、多样式组合,表现了军队历史的功绩。例如两大团块向中心点的组合运动,很有气势地表现了两大红军主力部队的胜利会师,既点明了主题,又不直白,非常艺术化,显示了主创人员的聪明与智慧。整个晚会由歌、舞、诗三位一体组成,多种艺术手段相得益彰,多种视听效果全方位展现,有气势,有色彩,与建军80周年的辉煌恰相符合,构成了自己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

《八一军旗红》用大艺术构思线的手段,把历史事件与精神旨归、重大时刻与永恒意义结合起来,有点有线,有面有体,红线串珠,提炼而再超拔,形成了一个感人肺腑的艺术晚会,让我们在艺术中感受到了军队业绩和军队对党、对人民的一片赤诚。

为什么军旗美如画

耿文婷

就《八一军旗红》晚会来说,它凝重、浑厚和阳刚气质,它所传达的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在观赏者心中激起强烈的情感波澜……这使它能够从庞大的中国晚会群落中脱颖而出。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它能够对整个社会文化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其一,晚会高扬了奉献精神。从本台晚会的节目形式看,《八一军旗红》中的每一个节目都是集体性节目,没有一个节目是突出个体价值、彰显个人魅力的。你看,宋祖英、彭丽媛、阎维文、杨洪基等观众喜爱的歌唱家总是一身戎装地出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不是作为独唱演员,而是作为大合唱队伍的领唱,站在数百名士兵中间,用黄钟大吕般的歌声抒发豪迈的军旅情怀!从节目内容看,我们从《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歌表演中,感受到千万个年轻士兵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哪里艰苦哪安家”、“边防线上把根扎”的奉献豪情。从深情的抒情歌曲《不要问为什么》中,我们深深感动于身处改革开放大潮的人民子弟兵“不恋闹市钻山沟”、“豪饮孤独当美酒”的默默奉献情怀……这种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校正当代文化中出现的注重个体价值实现与个人利益满足的偏向,引领其向集体主义与奉献精神的思想境界看齐,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其二,晚会抒发了火热赤诚的军人情感。赤诚火热的军人情感源于奔腾火热的军旅生活。在本台晚会的“万水千山”段落,红军战士一步一个血印地互相搀扶着爬向白茫茫的雪山,他们用担架抬着受重伤的战友、不离不弃、坚韧前行……尤其在前台表演的那一对老红军和小红军,拖着重重的辎重在泥泞中爬滚着挣扎着、总是把“生”的希望推向对方的情景,令观众感动得落下热泪……这就是感人至深的战友情。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音乐声中,我们看到人民解放军为了不惊扰上海市民,一排排露宿街头的情景,感受到“军爱民”的一片深情……在《歌唱二郎山》的热烈劳动场面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人民解放军为给藏族同胞修路架桥乐于吃苦、甘愿流汗流血的一片赤诚之情……这种朴素、炽热的军人情感是人性美的集中体现。它对于校正社会生活出现的情感“物化”、人情冷漠的偏向,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价值。

其三,晚会给人以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观赏《八一军旗红》晚会,我们始终被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激发着,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我们始终能感受到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的那种英勇不屈、艰苦卓绝的“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的五六十年代,还是投身国防现代化事业的80年代;无论是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的90年代,还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履行新使命的现在,我们始终能深深感受到人民军队那种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这种抗争精神、这种拼搏精神,是军队文化走在社会文化前列、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精髓所在。因此,大力弘扬军队文化的奋发向上精神,对于振作国民精神、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具有不可限量的长远价值。

 

八一军旗红歌舞抒豪情

金兆钧

 观看了文艺晚会《八一军旗红》,很受感动,也很受震撼。这台晚会,编导们的构思绝对是宏大叙事,这是《八一军旗红》最突出的特点。全场撷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若干个“点”结构全篇,此处可见编导们的良苦用心。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解放军80年来的历史丰富多彩,有关军事题材的优秀歌舞作品更可以说比比皆是。如何在这一次庆祝建军8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背景下设计这台节目,可以说既很容易又很难。容易在于只需要把历史上的优秀节目重新组合包装一下就不会太差,难在多年来在组合包装上已经有了太多的尝试,如果不能有新的创意和实施上的创新则恐怕导致“审美疲劳”。

《八一军旗红》有新的创意,它仍然以历史时序为经,以军事生活方方面面的题材为纬,演出了一场融深情于庄严和壮志于威武、有声有色的正剧,大气磅礴、正气凛然。在时序上,《八一军旗红》采用了建军、长征、抗日、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新世纪等历史阶段一气呵成。值得赞赏的则是具体时期的节目选择。第一章中选用了《工友农友歌》,第二章中选用了《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第五章选用了《歌唱二郎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等。这些作品都是有关军事题材的经典作品,但却又是近年来常常少在各种晚会上出现的。此时听来,别有一番感受。我想这也正是编导们力求“熟悉中的陌生”的一种努力。假如全部采用近年来总在演唱的那些熟悉的曲目,效果肯定也要打折扣。

运用整体化的思维把历史革命歌曲,不同时期的军事题材创作歌曲结合到一场大歌舞中来,不仅要求它内容上的合理和新颖的创意,还需要艺术上的创新。《八一军旗红》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用了足够的笔墨,可谓匠心独运。在音乐上,整场节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为核心音调做主题动机式的处理,达到了很好的音响统一感,音乐设计更是对经典作品在保留作品原有气质的基础上,运用了多种现代写作技法进行了大胆的加工变奏,如第二章中就颇为巧妙地把《过雪山草地》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组合在一起,形成片断中的ABA结构,造成了很好的气氛对比。歌曲与舞蹈的大量融合处理也成为这台节目的新看点。以往大多歌是歌、舞是舞,在这里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互动呼应,产生了更大的合力与张力。

此外,声音效果的运用、灯光和舞美的运用乃至场面的大型调度都看得出经过多重创意,大胆创新。值得强调的第一是大型拼装式多功能舞台的设计成了整场节目一道亮丽的景观,为场面的调度提供了一个极为灵活而又具有大起大合气魄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大规模的合唱队、乐队、仪仗队、舞蹈队的场面、立体化调度得以展示出动人心魄的风采。

军队有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这场节目,明星云集,演唱的曲目均为整体节目的要求决定,而非个人的“主打歌”,也是军人风范的一种表达,值得赞赏。

八一军旗红,歌舞抒豪情,在祝贺《八一军旗红》演出成功的同时,更希望军队文艺工作者们在今后为战士,为人民大众创作出更多时代之韵,民族之声。

恢弘幻化颂军魂

李智良

《八一军旗红》整台晚会随着舞台场景的变幻,一幕幕热血与荣光的历史画卷展现在观众面前。舞台上演员载歌载舞,舞台下观众激情澎湃,晚会自始至终都融入在共聚一堂、欢悦和谐的氛围中。

恢弘的舞台美术是这台晚会的一大亮点。舞美设计最难的是在有限空间里去体现宏大、雄伟壮阔的场景。要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解决这个难题谈何容易。尽管自大型史诗《东方红》以来,至今已上演了数百场之多的这样晚会,但是要突破过去的舞台演出模式,却是对舞美设计才艺展示的一次考验。台阶――这个既有节奏,又有高度,还有层次的装置,无疑是体现宏大、雄伟、壮阔场景的最佳选择。舞美总设计李文新与晚会的主创人员,毅然决然地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搭起了通台高耸的台阶,并将这种恢弘壮观的台阶贯穿整台晚会,伴着音乐和舞蹈不断变换着,时而开合,时而提升,又时而重新排列组合。台阶运动参与歌舞表演,台阶运动变换空间,台阶运动所追求的过程美、流动美,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所以台阶运动给予了观众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台阶运动演绎的每个篇章,使观众有如身临其境,给予观众极大的思想震撼力。

如第一章《星火燎原》的场景设计,就是将舞台上的台阶分割成若干单元,演员在台阶与台阶之间的空隙里辗转迂回,如同当年起义军战士战斗在南昌街巷里。这种虚实相生的舞台处理,将观众的心境带到了当年的南昌城头血与火的氛围里。第二章《万水千山》的场景设计,台阶从台面二道幕位置上向舞台上场门斜线递升,形成雪山的剪影,演员向上攀登,使红军战士翻过雪山,穿过草地,走过万水千山的情景又活在观众的心中。

其次是幻化的LED。因为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大屏幕已经成为当今舞台演出的一种时尚。可是真正贴切地显示在舞台演出的背景上却不多见。《八一军旗红》这样大型史诗性的歌舞,如果没有一个拓展内涵的表现方式,演出的艺术性,节目内客的历史感和反映现实意义的使命感,必将受到损害与削弱。《八一军旗红》舞台美术第二个显著特点,正是由于LED大屏幕多媒体编辑的那些珍贵镜头,使历史得以生动再现。当百万雄师过大江,千帆竞发、万炮齐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场面再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曾经亲历那段历史的人们,无不为之动情。即便对于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也会因此而感慨万分。这就是历史形象再现的魅力。第六章《精兵之路》中领唱与合唱《向国防现代化进军》,铿锵有力的歌声引出大屏幕多兵种实弹演习的画面,尤其是以荧屏显现的视频传输图像,均被放大在大屏幕上。这种将原型放大或重构的手法,是舞美设计者主观世界的意念空间,也是极具象征意义的表现手法。它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美感享受。

 

光荣历史壮丽乐章

刘昙?

威武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拉开了历史的帷幕,把我们带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我们透过岁月的云雾,凝望80年前的历史时刻,是“八一”的枪声划破了旧中国的黑暗,是井冈山道路延伸出中国革命的征途……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是一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荣历史,是一幅凝聚热血与荣光的历史画卷。咆哮长鸣的铜管乐器声,覆盖着急速的、暴风雨式的弦乐演奏,还有一阵阵枪炮声的插入,再现了历史时刻中激烈的巷战场面。《工友农友歌》的主题变奏,与低沉、浑厚的男低音小组唱《军魂奠定到永远》,使我们仿佛来到起义部队当中,感受到了“星火燎原”的激情和曙光。

本台晚会的创作和表现,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全景式、交响式的现代创作手法,反映和表现了建军80周年的宏大主题。尤其音乐方面,运用了新的创作理念,把红色经典与现代技法相结合,精彩迭出,相得益彰,使军旅音乐的民族性、表现性、鼓动性更加强烈,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我军光荣历史的辉煌。

第四章百万雄师中雄壮的男高音领唱及合唱的毛主席诗词《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把对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历史功勋的歌颂推向了高潮。在交响曲《红旗颂》的音乐旋律中,数名舞蹈演员营造出为了新中国前赴后继的宏大而壮烈的场景。远处传来了一段轻快的《解放区的天》的主题变奏,成为晚会短小精湛的小插曲,它将战争年代的沧桑历程与和平年代的激情岁月巧妙地连接起来。这一小乐段,耐人回味。

晚会从第五章开始,反映的是人民军队从战争年代转入和平建设时期的新面貌。当庄严、嘹亮的《歌唱祖国》的音乐响起之后,清澈、抒情的钢琴独奏,将战争年代的炮火声转换为和平岁月的音乐语境。从当年解放军修建川藏公路的《歌唱二郎山》到颂扬军民鱼水情深的歌舞《洗衣歌》;从表现战士扎根边防的《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到抒发战士情怀的《我为伟大的祖国站岗》。激情岁月的歌曲,描绘了我军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颂扬了人民军队平凡而伟大的历史功绩。

在新时期《精兵之路》与《跨越发展》的篇章里,多样的音乐形象中,有《向国防现代化进军》的进行曲,深情优美的女声通俗组唱《不要问为什么》,女高音独唱《祖国不会忘记》以及铿锵有力的男高音领唱与合唱《时刻准备着》,用时代的音韵,表现着新时期革命军人的戎装异彩。在《神圣使命》中,优美甜润的女声独唱《光荣的士兵》,抒发着新世纪新阶段全军官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崭新风貌。而坚定有力的男高音领唱《使命》,显示着三军将士排山倒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作为主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军旅音乐有着“引人入胜”、“寓教于乐”的甘露和春雨的作用,有着“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精神指向,其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旋律优美的民族性、思想性、艺术性及鼓动性,在我们新的历史时期,将会继续伴随我们履行新的使命。

用艺术凝聚和展现80年辉煌

陈先义

这是一场充满阳刚之气的文艺晚会。以音、舞、画的多姿多彩艺术,向观众展示了人民军队从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长征岁月、抗战风云、渡江战役,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建设等诸多重大事件。看这样一台晚会,仿佛重走了一遍波澜壮阔的80年历程。在用艺术营造的历史氛围中,人们再一次品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些伟大真理的深刻内涵。

在新中国的文艺史上,那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内容往往多是表现的军事题材或者与军旅生活密不可分。所以,表现我军80年历史的优秀作品,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这样一台大型文艺晚会,编导独具匠心也可以说比较省俭地一律选用那些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已有名篇,以这些名歌名曲为主要内容,以此串联成为反映80年历史的主题晚会。一方面,因为这些名歌名曲为观众所熟悉,极容易唤起人们的历史感和审美愉悦,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内容所展示的特定历史氛围,往往能起到一些新创作品难以企及的效果。展示历史,用人们熟知的历史语言说话,这足以说明编导在构架这台晚会内容上的大智慧。但是,在浩如烟海的现成作品里,挑选出一批能够表现军史和讴歌人民军队辉煌业绩的代表性作品,不仅需要艺术家睿智的艺术眼光,更需要党史军史知识的丰厚积累。应该说,这台晚会在曲目选择和艺术连缀上,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不管是表现井冈山斗争的《工友农友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表现长征的《过雪山草地》,表现抗战的《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以及表现人民军队参与祖国建设的《歌唱二郎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还是表现我军历史的典型画面,如南昌起义的街头巷战,井冈山会师的激昂场面,翻越雪山的英勇无畏,以及占领南京伪总统府的历史再现,等等,都以极强的历史感把观众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凝重而难忘的历史氛围中。表现我军历史,这些带有标志性的场面、标志性的歌曲和标志性的事件,汇成了一条奔腾澎湃的历史之河,在由无数经典凝聚的朵朵浪花里,人们看到了伟大人民军队的光荣与辉煌,也更加从内心里热爱这支挥洒青春和生命,创造无数荣光的文明正义之师。

一场晚会,要赢得观众的审美认同,选择一流的演员是必要的。《八一军旗红》的成功,不仅在于一流演员组成了强大的演员阵营,更在于编导对每句台词、每个动作、每个画面的精心打磨。特别是在《神圣使命》、《英雄儿女》这样表现当代军人生活的乐章,相对不如战争生活较容易表现的情况下,编导及演职人员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更多地考虑适应观众的审美认同,因此整台晚会高潮迭起,把昂扬向上的英雄主义精神贯彻始终。艺术,凝聚和展现了80年辉煌;艺术,作为催人奋进的号角,也必将激励新一代官兵去创造新的辉煌。

本版图片均为晚会剧照俞根泉摄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