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青海:“吼一嗓子好开心!”

2007-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庄电一 我有话说

王青海准备把农民剧团搞成半专业化的,演出也要接近专业水平。

到了农闲季节,不少农民都在麻将桌前打发时光。走东家,串西家,常能听见麻

将声,赌博更是屡禁不止,由此引发的吵闹、斗殴也时有所闻。这引起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农民王青海的忧虑。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成立个农民艺术团,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把乡亲们从麻将桌前拉过来?

这位1980年高中毕业的农民,自小就爱好文艺。9岁时,他就学着拉二胡。家里没有二胡,他就用葫芦、木棍和麻绳做了个“二胡”,学着别人的样子拉。家人看他对音乐这么痴迷,就花5元钱从邻居家给他买了一把旧二胡。有了“真家伙”,他拉起来更起劲了。后来,他又到乡文化站一试身手,学会了其他乐器,爱上了表演、创作、书法、绘画。银川市文化局副局长梁海滨对他的“艺术成就”有很高的评价,称他“多才多艺”,是农村中不可多得的、综合能力很强的人才。

王青海有5年民办教师、11年治安员的“特殊经历”。在银川市郊区公安分局政工科,他也有过不俗的工作表现。现在虽然搞房屋装修并且打下殷实的家底,但原来形成的“职业敏感”,还是让他对农村中的治安特别关注。

但真要把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起来、创办不会有什么经济收入的剧团,他心里没底。

2002年,王青海先找村里4个爱好文艺的乡亲商议此事。出人意料,几个人一拍即合。他们立即分头行动,逐户走访,让有志于此的乡亲签名认同。结果,全村125户人家,有124人签字赞同。

王青海通知:第二天上午10点大家都到村小卖部门口集合。10点时,小卖部门口已经聚集了40多人。王青海满心欢喜,立即借来锣鼓。锣鼓一响,四面八方都听到了,很多人急急忙忙走出家门,直奔而来,小小的广场很快就聚集了80多人。第三天,参加的人增加到100人;第四天,达到140多人。连邻近村的人也慕名而来,要求加入。看到这种情况,王青海又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乡亲们自娱自乐的愿望是如此强烈;担忧的是:这么多人不好管理。没想到,大家的心是那么齐,想法是那么一致,所有担心都是多余的。这个由农民自发组织、自娱自乐的农民剧团,竟成为乡间最活跃的群众组织。他们不仅在本村演出、在全镇巡演,而且还到银川市市区巡游表演。听说自己演出的节目可上电视,乡亲们不论是排练还是演出都十分卖力、一丝不苟。

在永固村组建农民剧团并闯出一片天地后,王青海又来到邻近的碱富桥村再次开辟农民文艺事业。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和诚意,他甚至把家也搬了过来。他从组成小分队巡回演出开始,逐步把全村人都调动起来,组成600余人的艺术团体。不论是巡回演出,还是内部管理都更加规范。当他们向镇党委、镇政府正式提出组建农民艺术团的申请时,很快就得到了批准。镇党委、镇政府还为他们划出了活动场地,将撤乡并镇后空出的房子改作排练厅,并给予一定资金扶持。这样,王青海组建的艺术团,便根据群众的爱好和特长分别组建了文艺演出队、秧歌队、武术队、书画协会、摩托车协会。

2006年1月6日,掌政镇农民艺术团正式挂牌,剧团的演出也步入正轨。45岁的王青海出任团长,60岁的顾永忠担任副团长兼编剧。经过选拔,现在的文艺队精简到了32人。他们的演出,以自编自演为主,说唱、小品、秦腔、眉户剧、革命歌曲、流行歌曲是他们表演的主要节目。

有了自己的剧团,也就有了用武之地。王青海亲自动笔搞创作,短短两三年时间,由他创作并上演的节目就有14个。其中有的在银川市有关评比中获奖,有的被选入小册子中。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剧目,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言,讲群众身边的故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倡导文明新风,最为农民称道。

自剧团成立至今,已演出300多场。不仅演遍了掌政镇的每一个村,而且演到了邻近的永宁县、贺兰县,演到了银川市市区,演到了三四百公里外的海原县。有些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常常掏钱请他们去演出。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参加过文艺演出的顾永忠,对文艺的热爱更是超乎常人。他不仅能配曲,而且能编节目。近三四年的业余创作,为他留下了可观的创作业绩,其中打响的节目就有三四个。为了一个节目,他常常要改十几次。就是节目上演了,还边演边改,直到大家满意为止。他说,过去也想写,但是因为没有剧团、没人演,就变成了无效劳动。现在好了,只要写好了就能搬上舞台,就有人看,这是对我劳动的肯定、也是最好的报偿!

搞建筑装修的王青海,原来每年都有可观的经济收入。自从组建农民艺术团后,他每年的收入减少5至10万元。他坦率地告诉记者,搞农民艺术团,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收入。到了最艰难的时候,也曾后悔过,甚至流过泪。但是,看到上级领导这么重视、乡亲们这么渴望、农村因为有了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出现了可喜变化,他又觉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可别小看这个农民剧团,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也不再满足于在本村和邻近村镇演出了,他们正雄心勃勃地计划“朝外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求生存、求发展。

王青海准备把农民剧团搞成半专业化的,演出也要接近专业水平,进而实现以演出养演出的目标。他对记者说,只要每人每月有三四百元的收入,这个剧团就好管理了。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农民打一天工,至少有三十四元的收入,而演出一天不但分文没有,而且还有搭上路费。如果不是农民有强烈爱好的话,就很难把农民聚集起来,更难以约束他们。培训、考勤、奖惩也都无从谈起。

摆在这个农民剧团面前的,还有很多困难。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应时而生的剧团,是有生命力的:因为它符合农村的实际,适应农民的需要。(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