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把对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等结合起来,使脱盲人员在具备初步读写算能力的基础上,掌握发展
生产和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图为青年农民正在接受电脑培训。(资料图片)
在8月1日落幕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教育部合作举办的亚太地区扫盲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表示,中国扫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扫盲情况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90年以来,亚太地区成人识字率已上升了近10%,很多国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国、新加坡等国都通过扎实的工作,有望在2015年之前提前实现全民教育计划中文盲率减半。”人们想知道的是,中国在扫盲工作中都有哪些具体的经验?
经验一:坚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
2006年,全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98%,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的96%。2006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27%,其中男女童分别为99.25%和99.29%,女童高于男童0.04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7%,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保证绝大多数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上学,最大限度地减少新文盲,有效堵住了新文盲产生的源头。
中国扫盲工作的成功经验是世界扫盲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享并推广世界各国在教育体系和发展努力过程中可供学习的经验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系列地区会议的目的。全球扫盲地区会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扫盲十年\(UNLD\)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能力的扫盲计划(LIFE)框架下举办的系列地区会议,包括阿拉伯地区、非洲地区、亚太地区、欧洲地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等六个地区会议。本次北京会议是系列中的第二次,第一次于今年3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
在7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扫盲会议开幕式上,松浦晃一郎说,中国有非常清晰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并在努力营造扫盲的文化教育环境。他强调,扫盲工作是各国政府的职责,国际合作也很重要。目前国际社会对扫盲工作的实际投入与承诺资金仍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应通过技术援助、知识转移以及更加慷慨的资金援助,关注最需要扫盲工作的国家。
政府与社会协调配合,建立政府各部门与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的扫盲工作机制,是我国扫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在2004年7月举办的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责任书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分别与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郑重签署责任书,使得扫盲工作有了法律保障,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两基”工作的前进。我国有专门的全国扫盲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地方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各级政府作为推进扫盲工作的主导力量,普遍把扫盲工作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的任期目标,实行扫盲工作责任制和检查验收制度。
经验二:把功能性扫盲
作为重要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先教育项目协调处处长MarkRich-mond先生说:“我们在亚太地区扫盲面临的主要挑战不仅在于基础扫盲,还在于要确保在扫盲和发展之间建立联系。扫盲是建立在终身持续学习的基础上的。为了让年轻人能够获得工作机会、取得收入并享受身心健康,必须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技能。”
使扫盲人员应用所获得的文字能力来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改善生活状况,也就是功能性扫盲,既是我国扫盲的重要目标,也是巩固扫盲成绩的重要方法。
2006年,我国共有农民培训学校15.1万所,开展各类农民技术培训4520.58万人次。把对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以及农村成人社会生活教育等结合起来,使脱盲人员在具备初步读写算能力的基础上,掌握发展生产和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大批脱盲农民参加提高生产和生活能力的培训,巩固了扫盲成果,同时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为了健康的识字和经济自足扫盲是2007年3月多哈会议的主题之一,在本次北京会议上,也以圆桌会议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代表达成共识认为,文盲群体通常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通过扫盲,使他们具有读写算的能力,掌握提高生活的生产技能,从而使其社会价值和人格的自信也得到提升。
经验三:确立文盲人口的测试标准和方法
“你上过学吗?念完小学四年级了吗?”
“你上过扫盲班吗?上扫盲班达到200个课时了吗?你有脱盲证吗?”
这五个问题是中国扫盲工作人员针对测试文盲人口的两种方法。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介绍,我国界定文盲的标准为是否认识1500个汉字\(当然,这只是针对汉族群众的标准,少数民族的界定标准根据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另有规定,下同\)。我国小学教育1―4年级基本上每年要学会400个左右的汉字,念完4年级,可以达到认识1600个汉字的标准。参加扫盲班的成人则要在扫盲班完成200个学时的学习,认识超过1500个汉字,才能拿到脱盲证书。没有达到这两条的,都属于文盲人口。
在扫盲工作中,由于各地区各民族教育、经济发展情况、地理环境不同,文盲人口测试方法也不一样。我国测试文盲的主要方法是人口普查,这是目前为止最准确的方法。在中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我国文盲人口是8507万,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成人文盲数量减少了近1亿,其中扫除青壮年文盲4610万,成人文盲率已由22.2%下降到9.08%。
“如何测试各地区文盲率是我们面临的困难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主任SheldonSchaeffer先生指出。目前世界上使用的测试方法通常是人口普查、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抽样调查是了解文盲人口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但不能作为推算整体数据的依据;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发放给当事人,直接测试他们的识字率。Shel-donSchaeffer还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可以横向比较的、各国都能接受的评估标准。
经验四:根据实际需要
确立扫盲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助理总干事唐虔博士8月1日表示,中国有望在2015年之前提前实现全民教育计划中文盲率减半。他表示,由于中国基础教育入学率高,所以新生文盲的数量非常少了,现在的扫盲工作每年可以减少200万文盲,加上许多文盲是老年人,每年400―500万的自然减员,所以到2015年之前实现文盲率减半应该没有问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新统计,全球仍有7.74亿成年人不能读写,其中三分之二是妇女。还有7200多万名儿童没有上学,他们也很可能不具备基本的读写技能。妇女扫盲和少数民族扫盲工作一直是我国扫盲工作的重点,针对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扫盲,是我国扫盲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此次北京会议达成的共识之一。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介绍,我国扫盲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抓好妇女扫盲、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脱盲和脱盲后的巩固提高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扫盲工作采取了与当地风俗和生活习惯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开展唱山歌等群众喜闻乐见和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并采取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相结合进行多语扫盲,通过分组教学、集中教学、远距离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扫盲工作。
这次北京会议的代表普遍认为,扫盲工作要尽量采用新技术和创新思维,找到方法,将文化送达那些边缘化的群体。
链接
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有16个单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奖项
1.1984年四川省巴中县政府获野间扫盲奖(大奖)
2.1985年吉林省获野间扫盲奖荣誉奖
3.1986年山东省五莲县政府获娜杰达・克・克鲁普斯卡娅奖(大奖)
4.1987年湖南省妇女联合会获野间扫盲奖荣誉奖
5.1988年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政府获国际阅读协会扫盲奖(荣誉奖)
6.1990年河南省西平县政府获娜杰达・克・克鲁普斯卡娅奖(大奖)
7.1991年黑龙江省教委获野间扫盲奖荣誉奖
8.199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人教育局获野间扫盲奖(大奖)
9.1995年全国妇女联合会获世宗王奖(大奖)
10.1996年宁夏“231工程”领导小组获国际扫盲奖表扬奖
11.1999年黑龙江省安达市万宝山镇农民技术文化学校获世宗王奖表扬奖
12.2000年云南省师宗县获世宗王奖表扬奖
13.2001年甘肃省天水市获世宗王奖(大奖)
14.2004年青海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世宗王奖(大奖)
15.2006年云南省扫盲协调办公室获国际阅读协会扫盲奖提名表扬奖
16.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社区教育管理中心获国际阅读协会扫盲奖(刘彩珍李玉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