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资源优势到品牌优势

2007-08-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燕琦 高平 我有话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内蒙古品牌异军突起,“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小肥羊”……一个个来自大草原的品牌,竞相闯荡国内外市场,成为内蒙古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记者日前在内蒙古采访时惊讶地得知:内蒙古目前拥有10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6个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内蒙古有7个品牌上榜。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品牌,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伊利:打造百年品牌的代表

目前,中国人每喝两杯牛奶,就有一杯来自内蒙古。2006年,内蒙古牛奶产量达到880.45万吨,居全国首位,产值达到400多亿元。在内蒙古的乳品行业当中,伊利集团是龙头企业,并且多年来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伊利人创新奶源基地建设,先后实施了“公司加农户”、“公司加牧场小区加奶户”、“公司加规范化牧场园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全区的奶牛饲养业向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在伊利集团的带动下,养奶牛的农户们纷纷退耕还草,改变了以往单靠种植农作物为生的生产方式,走上了循环经济之路。目前,伊利集团拥有优质牧场近200个,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十几年来,为了解决农民养牛资金困难的问题,伊利集团累计向养奶牛农户发放购牛款近20亿元;为确保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防疫工作补贴和疫病防治。

近年来,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高居行业首位,并以152.3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全国食品行业榜首。仅在近几年,伊利集团就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投资3亿多元。

2005年,伊利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的乳品赞助商,同时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食品企业。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席海斯博格在对伊利集团的评估中指出:“伊利的责任感和信誉完全符合奥运的标准。”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自豪地告诉记者:“追求可持续发展,打造百年品牌,是伊利人长久以来的追求。伊利集团牵手北京奥运,既是中国乳业的荣誉,更是一次历史契机,此举将使伊利在消费群中形成巨大的社会价值!”

品牌推广战略引发集群崛起效应

内蒙古地域辽阔,草原、沙漠、森林、湖泊等构成了特殊的资源优势,产品具有“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品质。内蒙古的企业,特别是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从创业之初便深刻认识到草原生态的分量。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介绍,中国每年的山羊绒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出口量约占全球市场的80%,其中,内蒙古的羊绒年产量就占全球的40%左右,在世界羊绒制品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被业界尊为“羊绒之乡”。作为内蒙古的优势产业,羊绒产业走在了其它产业的前列,至2006年,内蒙古年产值百万元的羊绒加工企业已达180多家,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8家,鄂尔多斯集团、鹿王集团、维信集团等一批大型羊绒加工企业更是驰名海内外。

地处内蒙古中部的鄂尔多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为有了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而被世人熟知。目前,鄂尔多斯集团已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企业,出口能力达到450万件以上,在同行业中位居榜首。

包头长期享有“草原钢城”、“稀土之乡”的美誉,历史上曾以“水旱码头”、“皮毛重镇”闻名。如今,从包头市崛起的“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竟然打造出了世界级的中餐品牌,一改内蒙古人的饮食习惯,使草原上的羊肉不再仅仅以“手把肉”著称。目前,“小肥羊”在全国建起700多家连锁店,在全国餐饮业500强中排名第二,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都开设了分店,内蒙古品牌的集群崛起以资源优势为契机,但资源优势不一定能成就品牌。奥妙还在于理念与认识的转变。2003年,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的一段评语揭示了其中的秘密:“值得注意的是,本届百强首位的‘小肥羊’,与去年位列榜首的蒙牛都来自内蒙古,证明该地区不仅天然资源丰富,而且管理水平以及商业理念都在迅速提升。”

由“名牌产品”向“名牌城市”延伸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内蒙古迅速崛起的品牌企业群,在带动原料开发、运输等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以及吸引资金、人才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充分显示出龙头的作用。以伊利集团为例,这个内蒙古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是全自治区的“纳税状元企业”,并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至2005年,伊利为养奶牛农户发放奶款达100多亿元,扶助了数百万农牧民脱贫致富。

内蒙古实施品牌战略起步早,力度大。10多年前,内蒙古就提出品牌推广的理念,政府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地区品牌。由名牌推进实现资源转换,内蒙古正确定位了自己的发展之路,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内蒙古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终于实现了从“名牌资源”到“名牌产品”的转折。

2006年,包头市一跃而为内蒙古第一个、我国西部地区第四个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城市,由此跨入了全国63个千亿元产值城市行列。同一年,鄂尔多斯市人均GDP达到6600美元,已经超过了当年北京的人均GDP,财政收入跃居全自治区第一。中国社科院今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综合考量了全国200个地级城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增长竞争力并列第一。目前,这三个城市被称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2006年,“金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到全自治区的一半以上,人均GDP达到5193美元,已经赶上了沿海地区的平均水平。

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名牌,“金三角”受到世界的广泛瞩目。有学者断言,“名牌城市”、“名牌区域”,正在崛起为内蒙古分量更重、影响力更大的新的品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