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妙的事物,大概非“和谐”莫属了。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最近,有幸拜读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军先生所著《行与思》一书,再一次深深体悟到: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只有和
《行与思》这本书,应该说是一本文风清新隽永的散文集。读者紧随了作者的神思,一会儿置身于曼哈顿中央公园高大的树林中;一会儿又闻到内蒙古大草原的清馨;忽而,仿佛回到古代的埃及和印度,去领略金字塔的壮美和泰姬陵的俊秀;忽而,又好似来到了当今的中国乡间小镇,与阿公、阿婆聊起了家常里短。全书行文如流水,潇洒飘逸,更是充满趣味,读时兴趣盎然,读罢遐想联翩。
然而,这本书又绝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散文集。书中的每篇文章娓娓道来的是作者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畅想于古今中外,遨游于过去现在。行,则如天马行空;思,则深邃而睿智。那开阔灵动的思路,潇洒飘逸的文字巧妙地使枯燥的数字和诗意的美文相和谐,而翔实精准的资料,旁征博引的例证又反过来赋予美妙的文字以实际的生命。一路娓娓道来,著者莞尔,读者颔首,让人心旷神怡,享受其中的巨大智慧。书中内容,内涵丰富,要细“嚼”方能品出其中滋味,既有指点江山的宏图,也有锐气逼人的细微分析,从头到尾正像一位评论家所说的:思想之水是活的,鲜活的水总是令人喜欢。
不是吗?开篇的“树与草”,从自然界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一直联想到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保持一种内在的平衡与协调的和谐状态至关重要,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文明的根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生与死”、“贫与富”两篇,分别比照了埃及和印度两个文明古国的现实,探讨了贫穷与富有,发展与停滞的问题,并引伸到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的新生,雄辩地论证了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论断:“如果一个社会大部分成员在贫困与悲惨之中,那么它就永远不会得到繁荣与幸福。”作者坚信:共同繁荣的火炬必将照亮整个世界。因为,人类的仁爱之心,正如儿童唇边幸福的微笑,母亲眉间深深的慈爱一样永存。而奉行为富不仁的愚盲,无论古今中外,皆遭唾弃!
和谐的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每每就在我们身边。“赋与吏”一篇结合我国的黄宗羲定律和英国的帕金森定律,论及了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现实,生动讲解了赋税与官吏这个与人类相伴了几千年的问题的和谐之道。“城与乡”一篇则结合作者的切身体会,探讨了城与乡的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什么是自然之道呢?读了这本《行与思》我忽然以为,这个道就是“和谐”罢。和谐之道,道法自然。正如书中所言:“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不仅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而且暗合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世间万物,皆需和谐。而这本书本身,也贯穿了和谐。那开阔灵动的思路,潇洒飘逸的文字巧妙地赋予原本枯燥的数字和理论以灵气,翔实精准的资料,旁征博引的例证又反过来赋予美妙的文字以生命。雨果曾说:“有用的东西是有用的,美的东西是美的,有用而且美的东西则是崇高的。”文学作为艺术无疑是美的。而经济学,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所言:“是致用之学”。能把经济学和文学结合起来,如此自如地往来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和珍藏人类圣洁灵魂的理性世界之间,这难道不是一种巧妙的和谐吗?
我喜欢此书,不仅是其隽永的文字,更喜爱闪烁其中的思想火花。作者从身边的实事和趣闻中发掘真理,其精辟独到之处令人叹服。文中内容虽大多取材周围的经济现象,但经过作者智慧的大脑,提炼出一个个精萃般的智慧,这也许便是因为思想火花的灿烂而点石成金。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对于人事之道的洞悉和自然之道的感悟处处流露出爱心和人性,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和纯真的回归。
智慧的最高层次是爱。也只有拥有爱心的人才能是一个真正智慧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智慧的文字。阅读此书,面对作者的机敏和仁爱,欣赏那恣肆激扬、纵横捭阖而又不乏精辟的议论,无疑是一大享受。
《行与思》
王军著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