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促进了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北方边疆地区迅速融入国内外市场。从东部的呼伦贝尔到西部的阿拉善,在内蒙古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18个陆路口岸形成了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边境贸易区。
今天的内蒙古,正以其巨大的活力和崭新的形象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自治区
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始于1947年,当时主要是与前苏联进行易货贸易,上个世纪50年代,贸易对象扩大到东欧各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据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介绍,1983年以前,内蒙古出口商品一直以农副土畜产品为主,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1979年至2006年,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从2016万美元增加到59.5亿美元,增长近294倍。其中,出口额从1979年的1263万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1.4亿美元,增长168倍;进口额从1979年的753万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38.1亿美元,增长505倍。
“十五”以来,内蒙古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2006年,全自治区出口商品构成中,工业产品出口18.9亿美元,已成为外贸出口的主导产品,其中机电产品出口达到2.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7671万美元。2006年进口额达到25亿美元,原木、原油、铜矿砂等国内短缺的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
目前,内蒙古外贸已经成为自治区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内蒙古也成为了全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省区。
迅速崛起的口岸经济
内蒙古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不断加快口岸开放和建设步伐,具有地区特色的口岸经济正在迅速崛起,口岸过货通关,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三大枢纽中心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目前,对外口岸已发展到18个,其中一类口岸11个,二类口岸7个;以运输方式区分,有公路口岸10个,铁路口岸2个,航空口岸2个,水运口岸4个。
据统计,全自治区口岸货运通过能力已达6000万吨,客运通过能力达1000万人次。口岸货运量从1950年的5.6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3025万吨,增长540倍;客运量从0.8万人次增加到459.85万人次,增长575倍。出入境人员也由8000人次增长到459万人次,增长了573倍。
口岸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口岸地区运输、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6年,满洲里进口资源加工区入驻企业56家,计划总投资16.6亿元;二连浩特进口资源加工区入驻企业70家,计划总投资13.9亿元。
亚欧陆桥的枢纽
每天一大早,都有一大批俄罗斯商人驾着汽车通过公路口岸进入满洲里,采购各类商品。记者走在满洲里街头,不禁有身处异乡的感觉。在这里生活、工作、旅游的俄罗斯、蒙古国常住客人达10000多人,各大宾馆、饭店常年入住率在90%以上。
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的满洲里,既是连接欧亚最重要、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又是对内、对外不同市场和不同资源的交汇点。这座北疆口岸名城西面与蒙古国比邻,北面与俄罗斯接壤,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为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1992年,满洲里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后,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与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日本、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形成了贸易、金融、运输、仓储等综合发展的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体系,构建起了易货贸易、现汇贸易、旅游贸易、转口贸易并存的对外贸易格局。
10年来,满洲里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铁路、公路和航空并举的立体化运输体系日臻完善,共运送进出口物资5500多万吨,上缴关税、代征税120多亿元,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满洲里市生产总值达到64.2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3倍。进入2007年以来,满洲里口岸抓住中俄贸易快速发展的机遇和进出口运量增长的势头,积极促进口岸流通,现已承担了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满洲里公路口岸年通货能力超过了350万吨,航空旅客吞吐量也达到了100万人次,每天都有六七千俄罗斯人在这里过关。到2007年5月,满洲里口岸进出口货物突破1000万吨,同比增长18.4%,相当于2003年全年口岸运量。
据市政府介绍,目前满洲里贸易额已经占到内蒙古自治区外贸的87%。今天的满洲里,正以中国改革开放窗口、亚欧陆桥枢纽的崭新形象屹立于祖国北疆。
从主动招商到选择项目
内蒙古利用外资始于1979年,由当时的伊克昭盟羊绒厂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日本资金1310万美元,经过20年的持续发展,当初的伊克昭盟羊绒厂已经发展为鄂尔多斯集团,拥有员工2万多人,总资产逾50亿元,年销售收入近30亿元,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鄂尔多斯”羊绒衫的质量、市场占有率、出口创汇连年稳均居全国羊绒行业首位,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能力200万件以上,生产营销能力目前占到全世界的30%。
近30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直接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增长。1996年至2006年,自治区共审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74家,实际利用外资47.1亿美元。“十五”期间,利用外资工作实现了稳步快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达25.18亿美元。2006年,全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7.41亿美元,比1986年增长1279倍。目前,内蒙古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36家,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50亿美元。
过去内蒙古各个盟、市都主动招商,现在则开始选择项目。2006年8月,内蒙古承担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行政区“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环评,今后环境和能耗指标,将成为企业到内蒙古投资的“硬指标”。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晶告诉记者,我们要发展,但决不接受落后产业的转移,决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内蒙古实际的新兴工业化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