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邢兆远)位于沂蒙山区的山东省临沂市,因地制宜地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建立起“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实施“代理家长制”,让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互动,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优化。
留在家乡的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被称为“农村留守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临沂市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教育网络,农村学校普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信息库,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并将班主任及授课老师的联系电话交给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同时发展农村寄宿学校,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与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向集中化、楼房化、公寓化方向发展。为确保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有关部门积极运筹,让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并且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作为全国著名商城的兰山区,给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子女划出专门的学校,让每个流动儿童都能“入学有校”,规定各指定学校不准拒绝接收。
实施“代理家长制”。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庄与社区干部、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和社会各界献爱心人士做“农村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履行家长职责,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要求“代理家长”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即知道农民工子女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三多”即多与农民子女谈心沟通,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