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解谜”还是“存疑”

2007-08-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庄电一 我有话说
●成吉思汗在宁夏六盘山度过最后岁月
●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地点有三种说法
●成吉思汗墓地在哪里其实并不很重要

一个历史名人、一座文化名山,在历史上产生机缘;一段历史、几多

秘密,吸引许多专家不懈探究:成吉思汗,这位曾对世界格局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于公元1227年溘然长逝于六盘山。然而,“一代天骄”的墓地究竟在哪里?在成吉思汗病逝780年之际,日前,来自国内1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韩、蒙古国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聚首历史文化名城宁夏固原市,参加“成吉思汗与六盘山国际研讨会”,探讨这一困扰中外学界多年的历史之谜。

六盘山中最后的岁月留痕

成吉思汗的最后岁月,是在宁夏南部的六盘山一带度过的。他不仅避暑于此,而且在这里建立行宫、谋划灭宋攻金之策、指挥征讨大军。

有资料显示,成吉思汗驻跸六盘山,主要活动地点有两处:一是六盘山腹地、泾河源头的凉殿峡;一是六盘山下的行宫、后来成为安西王府的开城。有学者认为,凉殿峡中的“殿”字透露出了这里不同寻常的历史。也许是被六盘山的美景深深陶醉,也许是一生征战过于疲劳、需要休养生息,也许是为了等待最佳战机,成吉思汗在这里盘桓了两三个月,直至告别人世。在凉殿峡,记者看到了许多随意散落的石器,包括石墩、石槽、石础、石柱、石条、插旗台等,其中饮马槽等石器凿刻细腻、保存相当完好。这些明显供屯兵、牧马、生活所用的石器是否就是成吉思汗驻军所留?《化平县志》(即今泾源县)中的记载表明,前人不仅早就注意到了它们,而且认定其与成吉思汗在此避暑的历史经历有关。

与凉殿峡优美的自然风光相比,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的另一处重要活动地点开城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开城遗址位于现在的固原城南约20公里处。成吉思汗病逝后,继任者太宗窝阔台、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就是由此发兵征讨四方的。如今已风光不再的开城留下了大量当时的文物,其中有皇家通用的琉璃构件,也有石雕龙、铜权、长颈银瓶、铁质三足盆、琉璃四足香炉等难得一见的珍品,还有重达50克的金手镯。城中作为附属建筑的延厘寺,格局与当时京城的寺院基本相同。开城当年的建造规模以及当年居住在城中的人们的生活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一处避暑胜地,一座废弃古城,随着“一代天骄”的与世长辞,六盘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墓葬地点仍旧扑朔迷离

一直以来,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地点有三种说法:宁夏六盘山、甘肃清水县、宁夏灵武。其中,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的观点得到了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同。但争议最大、争议时间最久的葬地问题至今仍无法定论。史学界认同较多的观点主要有四种:蒙古国肯特山南、克鲁伦河北,蒙古国杭爱山,中国宁夏六盘山和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但其中无论哪种观点都缺乏充分的资料和文物证据。本次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成吉思汗是死于六盘山并就地安葬的。他们的根据是:成吉思汗病逝时正值炎炎盛夏,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遗体不便于长途移动、送到远处安葬。但这样的观点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历史文献中关于成吉思汗的墓地至少出现过8种以上的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宁夏大学党委书记、蒙古史学专家陈育宁在分析这些记载时发现:记载时间离成吉思汗病逝越近的,反而越含糊不清,似乎是有意回避;此后文献提及的则多是指出大致方位,没有明确具体地点。加之地名演变、翻译变化、民间传说、后人推测,就使得墓地所在更加扑朔迷离。

专家介绍,成吉思汗墓地成为难解之谜与蒙古族独特的丧葬习俗有直接关系。按习俗,蒙古“汗”的墓地都是保密的,地面无迹可寻。据史书记载,蒙古族的王公贵族死后的遗体多被装入凿空的粗木之中深埋地下。下葬后,人们在母骆驼的面前杀死子骆驼,然后放马将留有子骆驼血迹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护,直到地面长出青草、与周围的土地毫无异样之后才撤兵而去。此后如果要到墓地祭祀,则由母骆驼引路,它们悲鸣的地方就是墓地。有学者认为,成吉思汗就是这样安葬的。

陈育宁认为,除了与原始宗教有关外,这种丧葬习俗更重要的成因还是游牧民族过于频繁的迁徙。当时残酷的战争难保地盘不得而复失,只有墓地保密才能保证墓地不被敌方破坏。另一方面,祭祀是公开的。如此一来,墓葬之地与祭祀之地就分作两处。祭祀象征性的陵寝,不仅被一代代延续下来,而且随部而行。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就曾随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迁移到河套地区。

继续“存疑”未尝不是好事

有秘密,就有人探秘。据说,两百年来,有100多个考察队为寻找成吉思汗的墓地不远千里进行实地探寻,而且这种活动还有不断升温的趋势。有些国家的机构为此不惜动用精密仪器、调动各种手段:1990年至1993年,蒙古、日本联合考察队对蒙古国的一万多平方公里进行了探测,找到了3500座13世纪以前建造的古墓,但其中并没有成吉思汗陵;1995年起,美国考古学家动用卫星遥感、GPS卫星定位等先进手段在蒙古国东部搜寻多年,一无所获;2000年7月,美国“考古探险特别小组”来到蒙古,按照根据《蒙古秘史》绘制的“历史地图”进行挖掘,发现了150座不同时期的古墓,却仍然没有寻找到成吉思汗陵;2003年7月,有人声称在鄂尔多斯西面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发现成吉思汗活动的遗迹,但要判定其为成吉思汗陵,还是缺乏有力证据。

这些探测、挖掘并非没有阻力。美国的一支探险队在蒙古国境内的考古探寻,就因为遭到当地人的抵制而被迫终止。不少蒙古国人认为,这种探测、挖掘,触动了祖先的陵墓,会带来厄运。成吉思汗第34代孙、我国最后一个蒙古王族后裔奇忠义也反对惊扰自己的祖先。

多次探测、挖掘都劳而无功的事实也说明寻找成吉思汗墓地的难度确实很大,涉及的问题也很复杂,毕竟仅靠一点遗存还难以确定陵墓的确切地址。在本次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都反对为寻找成吉思汗墓地而到处探测、挖掘,有学者甚至认为,成吉思汗墓地在哪里并不重要,确定成吉思汗墓地意义并不大。陈育宁即指出,在时机不成熟、民族心理难以承受的情况下,不宜乱探乱挖;在证据、资料不充分的条件下,不要急于下结论。继续“存疑”,未尝不是好事。“就让这个‘谜’继续存在下去,成为长久的秘密吧。”

 

   ①                         ②

  

                   ③                              ④

散落于六盘山凉殿峡一带、据称系成吉思汗驻军时留下的各类石质器物:石槽①、石础②、石柱③、插旗台④等,《化平县志》(化平县,即今泾源县)对这些遗物均有记载。本报记者庄电一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