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认识外资并购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制定外资并购政策的前提。笔者认为,外资并购能够通过增加资本、调整存量和技术外溢来促进国内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因此,我们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趋利避害,树立正确的外资并购理念。
首先,从宏观看,外资并购后增加了投资,因此有利于改善国内
外资并购后增加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外资方为了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和减少技术泄密风险,往往会增资扩股,以此来稀释股权乃至走向独资,这有悖于国内企业出售股权以获得新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初衷,不利于国内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如果并购是发生在快速增长的部门,这种独资化倾向的阻碍作用会更加明显,因为与传统部门相比,快速增长的部门更可能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在市场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不断扩大和快速更新生产能力的外资企业会挤占国内相对落后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一定的市场份额对企业技术水平的升级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承接跨国公司的过度生产能力会造成并购后的企业对国外技术的进一步依赖。针对外资并购后外资方的控制权日益增加甚至独资化的问题,企业在最初的交易合同中就禁止外资方增持股份并不明智,因为这样会降低外资方的积极性,更何况他们会采取其他措施来规避这种规定。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一是通过并购企业与其他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增加独资化的成本,迫使外资方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其市场占有率,采用的先进技术越多,中方获得技术外溢的可能性也越大;二是在并购中,双方的增资扩股不能以中方的资金劣势作为唯一标准,应考虑双方创造的价值增加值等指标;三是政府应给予国内非并购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以增强他们与并购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外资并购后,能够通过调整企业的资本存量来提高生产力。这体现在:第一,并购后,企业股权相应得到调整,投资行为更具理性;第二,将外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与我国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利用企业的闲置资产,并使那些利用不足的资产有选择地退出;第三,利用外资方的技术和品牌效应,把并购企业的产品置于国际价格体系之中,能够使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第四,利用外资方的销售网络扩大企业产品的出口,产生规模经济,激励企业使用高质量的投入,提高生产力水平。
然而,外资并购在存量资产方面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不利于中国企业生产力的提高:一是在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时,外资方是从其经营战略而不是中国整体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的,这有可能导致新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二是针对技术水平落后带来的过剩生产能力问题,一部分为获得优惠政策待遇而来华并购的低水平外资企业,很难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资产的要素报酬率和技术效率;三是并购以后,外资方通过将采购转向国外的母公司或母国的其他配套生产企业,有可能打断被并购企业国内运行已久的供应链,尤其当被并购的企业是某一行业的领头企业时,会导致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闲置和浪费。为减少外资并购后因调整存量而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应加强监督那些偏离国家产业政策的并购企业,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采取不同的优惠政策,并从产业的高度慎重考虑应将何种企业出售。
再次,外资并购既可通过直接的示范效应、培训效应、技术转移效应,也可通过技术融合效应来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力。随并购而产生的进口贸易给东道国增加了高质量、多品种的中间产品,能直接分享到贸易伙伴国研发投入的成果,进而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随并购而产生的出口贸易则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被并购企业的出口需求。然而,外资并购后并不意味着技术转移一定发生。就出口而言,外资方引进的与国内产品存在互补关系的产品,有利于国内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与国内产品存在替代关系的进口产品则会对国内产品产生挤出效应。国内的需求能够激励国内企业进行最初的投资和持续的创新,而大量进口替代产品会使国内产生对外资和进口的强依赖性,减少国内企业从外资的技术溢出中受益的渠道。外资企业对上下游产业的系统性并购更会减少强化这种替代效用,减少中方获得技术外溢的可能性。就出口而言,由于外资方往往将被并购企业看做外方中间产品的采购商、加工作坊直至最终产品的需求商,从而会挤压我国企业的生存空间,所以,这种出口能否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最终要看跨国公司的出口意愿。当然,合资双方的技术差距、被并购方的技术吸收能力等也是影响获得我方技术外溢的重要因素。
在面对如何获得跨国公司更多的技术外溢又不失去过多市场份额的问题时,我方强制要求外资设立研发中心以及强制中间产品当地采购等方法都无法从实质上带来技术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中间产品关税政策的调整来鼓励外资企业进口高质量的中间产品,以促进本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当然,最根本的出路还是借鉴外资方的技术,在“干中学”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对我国而言,并购企业的自主研发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而且可以促使国内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外资方采用的先进技术,获得更多的技术外溢,从而增强我国的技术基础设施。强大的技术基础设施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自主创新要有一定的投入,外资通过并购可以以事实上的倾销迅速占领中国市场,最终提高中方自行研发的成本。对此,政府应通过类似于反倾销的方式,加强对国内产品的采购,对国内品牌予以适当的支持,使国内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研发。技术人员是直接参与生产的主体,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增加对技术人员的激励显得极为重要。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也不容忽视。(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