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亚洲农村社会学会(ARSA)、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于8月8日在河北省三河市举行。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全立、中国农村社会学会会长陆学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亚洲农村社会学会会长苏瑞差、世界农村社会学
关于经济全球化对亚洲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问题。有学者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各国在资源、环境、区域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对亚洲来说,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保持各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亚洲的农村社会发展带来新趋势、新特点和新问题。现在,亚洲任何地方的村落和农民,都不可能脱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而孤立地发展。现代化可以有许多指标,但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就是让广大农民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同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好各国自己的优秀传统价值。有学者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再是沿着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亦步亦趋地前进,而是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并存在同一个时空甚至并存在同一个国家内。比如,国家工业化初期的资本积累要求、工业化中期的产业升级要求和工业化后期的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要求并存。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亚洲各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也对亚洲各国农村社会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亚洲农村社会学理论问题。有学者说,中国“三农”理论是中国特有的。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城乡关系,使学者们认识到农村社会学研究不仅要研究农业问题,而且一定要同解决农村问题、农民问题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农业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中国农村的稳定就没有中国的稳定,没有中国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没有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应用中国的“三农”理论分析框架,推进中国农村社会学理论研究很有意义;用这一理论分析其他国家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有借鉴意义。有学者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变化的,它必须接受理论的构建。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范例已从基础性、构成性社会心理学研究,发展到新农村社会学和农业社会学等方面研究,但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学研究往往停留在社会心理学阶段,特别是注重研究本国如何实现单一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上。实际上,经济全球化正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因此,农村社会学研究要把世界看做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繁荣发展亚洲农村社会学理论。(李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