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在中部大地上,一种强烈的感受是:这里的各项事业蓬篷勃勃,这里的干部群众激情豪迈;“中部崛起”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在扎实稳步推进。
合作共赢迎接挑战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如同在中部腹地安装了一台强有力的发动机,中部六省的干部群众迅速
2006年9月,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省委书记、省长聚会郑州,参加“中部崛起高层论坛”。山水相连、省情相似、使命相同。大家从一开始就达成共识:中部的崛起,需要六省改各自为战为携手共赢。中部须作为一个整体,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发展、统一市场建设等方面密切配合,以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形成合力,增强综合竞争力。
作为资源大省,面对频频造访的中部各省官员,山西省省委书记张宝顺说:“山西位于潜内陆、沿近海,是西电东输、西气东送、西煤东运等重点工程的开发主体的重要通道。在促进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他表示,一定要深化与周边和中部省份的合作。
团结协作,不仅在政府层面,社会各方也是如此。
作为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五的河南省,有关部门按照省委领导再三告诫的不当中部崛起龙头的要求,只当发起人、召集人,乐当东道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发起“中部地区六省二市社科院合作论坛”,联合中部地区社科院的相关研究力量,集中研究中部崛起进程中的整体战略和共同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中部六省间互访,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多条高速公路、水运航线开工,在合作上迈出了第一步。国务院“中部办”的成立为促进中部崛起,加强区域协作创建了新的机制。而一年一度的中博会、中部崛起高层论坛等更为探讨、完善中部区域合作搭起了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
面向未来,坚持科学发展观,中部已有了清晰的概念。
雄居首都与华中腹地咽喉、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山西省,针对产业结构重型化、产品初级化和高度依赖煤炭的情况,提出“建设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的目标。不靠长三角,远离珠三角,够不着环渤海,独步中原的河南省,心无旁鹜,为用发展赢得尊重,齐心奋力实现向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工业重镇、坐拥华夏中心的湖北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突破“经济大而不强、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大而不强、科技大而不强”的局限,才能把湖北建设成为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
从“不东不西”的尴尬中抬头的安徽,发现自己地处华东经济板块腹地的比较区位优势,从而不再“东张西望”,坚定地把目光投向东部,确定了以新一轮的大开放促进改革,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
湖南、江西,北望中原,多年来背负历史包袱举步维艰,如今义无反顾融入长三角、珠三角,奋起直追。他们要唱出洞庭风潮的激越,鄱阳烟云的雄阔。前者力争做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湘中经济走廊,发展湘西经济带;后者则提出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高招迭出亮点闪烁
中部各省深刻而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定决心,采取有力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记者在浏览六省的“十一五”规划中,欣喜地发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级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道路、现代物流业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词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中部崛起的希望所在。
穿行于中原大地,放眼于中部各省,记者更是深深感受到这里高招迭出,亮点闪烁!
――山西:新一届领导运筹帷幄,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目标,大力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现代化煤炭、化工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山西省省长于幼军说:“山西一定要建设资源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决不能再要流血的、黑色的GDP了!”
――江西:依据区位优势,谋求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对接,频繁地“走出去”,刮“江西旋风”。根据“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找准自己在中部崛起中对外开放的战略定位,甘当配角,建设好粮食输出、劳务输出和产业转移三个基地,做好旅游产业的大文章。自2005年以来,江西已连续两年引资增幅居全国首位。
――湖北:一手抓武汉经济圈建设,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以武汉为中心,已形成以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及新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沿江汉形成“十堰―襄樊―武汉”的汽车工业走廊,沿长江形成“黄石―武汉―宜昌”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安徽:着力构造沿长江安徽8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实现安徽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基地的战略意图。目前,安徽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机构达5000多家,企业科研机构和技术人员已占全省的60%。安徽省省委书记郭金龙说:“安徽要想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绝不能走外延式的老路,一定要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和加快优质科研成果转化,才能让安徽谋取后发优势,加快占领一部分重要的产业高地。”2006年,安徽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9%,增幅居中部六省第二位。
――湖南:在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沿京广线―株洲―湘潭经济带,为加快崛起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将目光锁定在“统筹发展”上。湖南省省委书记张春贤说:“湖南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做到三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在农业大省搞好工业化;统筹区域发展,让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河南:2006年GDP达到12496亿元,位列全国第五,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6位。更令人欣喜的是,河南在完成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转变后,已开始实现向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时,节能减排还走在全国前列,更没有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夏末的中原大地再传喜讯:继河南粮食总产连续3年突破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之后,2007年小麦再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产23亿斤。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一场波澜壮阔的城市群大战更是同时在中部各省展开。
经济起飞,须有“引擎”。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城市圈建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新载体,是区域协调、实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新模式。
目前,以省会中心城市为基础,中部六省初步形成了六个有规模的城市联合体。湖北的武汉“1+8”经济圈、河南以郑汴一体化带动的中原城市群、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安徽的合肥城市经济圈、山西的太原城市经济圈和江西的“昌九工业走廊”,都已显现出资源和产业优势。中部将有可能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之后,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时不待我希望无限
中部迎来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黄金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对于这一点,记者在采访中到处看见、听到的都是冷静、睿智的思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认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实质是加快发展,缩小同东部的差距。这是一个大战略,这个战略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需要做长期的努力。他说:“机遇具有挑战性,用好机遇,如虎添翼;用不好机遇,骑虎难下!湖北绝不能再‘醒得早,起得迟,错失机遇’!”为此他提出了“三不”方针:“不等、不靠、不浮躁”。“不等”是要有紧迫感,要抓住发展机遇;“不靠”是不只被动地依赖中央出台优惠政策;“不浮躁”,是要务实真干。
机遇稍纵即逝,湖北乃至中部都曾有过太多的切肤之痛。
湖北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开风气之先,当时有莺歌牌彩电、南波希岛冰箱、鹦鹉牌录音机、荷花牌洗衣机四大家用电器驰名全国。但由于在技术上没有创新,最后的结果却是:“莺歌飞了、希岛沉了、荷花谢了。”上世纪80年代初就名闻全国的汉正街,风光远胜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但如今,后者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商贸城,而汉正街则大为逊色。
改革开放前20年,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是由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发起的。那18枚殷红的指印至今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显示着当年坚定改革的决心;创出“傻子瓜子”品牌的年广久堪称中国私营企业里最早吃螃蟹的人。后来呢?小岗村却因有了饭吃就满足于“一群鸡、两头猪、三亩地”的小生产格局,至今依然温饱而不富裕。
不进则退,慢了也退,区域间的竞争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更何况,中部各省目前依然存在不同程度制约着“崛起”的“软肋”:产业结构演进出现“偏”;经济体制存在“僵”;资金投入和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对外开放程度“低”,以及“三农”问题仍很突出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再不能像过去那样自己控制自己的时间表了。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了。机遇稍纵即逝!面对中部崛起的大好机遇,确实仍有许多新问题、新困难,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说。
江西省省委书记孟建柱说:“自2003年以来,虽然江西省连续4年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连续4年实现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的效益明显提升,人均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元。但把江西的发展放到全国大发展的格局中审视,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江西真正崛起的进程将是长期的、艰巨的。”
曾在广东任职的山西省省长于幼军说:“在广东、深圳是长袖善舞,在山西是要闻鸡起舞,要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他说:“山西不能再错过发展良机,再也耽误不起。耽误了,对不起三晋父老;耽误了,就是历史罪人!”
山西如此!中原如此!中部何尝不是如此!
于幼军那振聋发聩的话,音犹在耳。当记者来到巍巍的太行山下,抗日战争年代那些唱遍长城内外的战歌,也仿佛同样音犹在耳。
巍巍太行,这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中国著名的古老神话诞生的地方;煌煌中原,这是发生愚公移山故事、“红旗渠”壮举之地。亲临黄河,聆听她的千年倾诉,记者深深感悟到这些神话、寓言和现实所传递出的华夏先祖们非凡的想象力和坚韧的生命力。
诚然,机遇对任何地区都一视同仁。关键看谁能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在新一轮战略机遇中迅速崛起。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中部六省从上到下普遍有一种“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2700多年来,七朝古都开封曾一次次被战争、水灾毁灭。但开封人从不屈服,屡毁屡建,而且仍是在原址上重建,致使开封城地下压着几座城,从而造就了开封“城摞城”的世界奇观。
“‘城摞城’现象,既说明开封的固执,也说明开封的坚韧不拔。”走在象征着郑州、开封城市一体化的郑卞大道上,开封市市长周以忠激情满怀地对记者说:“开封是落后了,但我们有信心抓住中部崛起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迎头赶上。让开封崛起!让开封再创辉煌!”
结束这次采访之际,记者欣喜地获知: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二届中博会上,参会的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超过300家。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等国际商业巨头齐聚郑州,展开在中国中部抢摊布点的竞争,反映了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实施,外部投资的“磁场效应”已经形成。
中部应当崛起,中部需要崛起,中部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