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大学讲台上,有数百万教师在授课,他们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
高校教师们执著于三尺讲台,钟情于教育事业。“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他们的理想,是他们的所爱。正如厦门大学郭
师生是教与学的双方,也是共同学习的朋友。在厦门大学教授郭祥群看来,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把学生比作助蜡烛燃烧的氧气,而非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北京师范大学王静爱教授按类型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聪明又勤奋的学生,她会选择超前培养;对迟钝又懒惰的学生,努力挖掘其闪光点,引导他们做点事情;对于悟性不高但很努力的学生,尽其所能启发他们;对聪明却不愿努力的学生,先高度肯定,再令其做些基础的事情,渐渐引导他们走向一条踏实的研究之路。
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名师们在注重授课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做人的培养。清华大学申永胜教授经过30多年的摸索,明确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传授做人的道理”的教学理念。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认为,学英语的人不能像机器一样,只重技能却没有思想,要提高人文修养。
为学不易,做人更不易。生活中选择很多,诱惑也多,名师们仍然选择了将主要精力投入于本职工作。浙江大学的吴秀明老师坦言自己时时要接受滚滚诱惑的考验。邀请他做演讲、当评委、任主编等的人络绎不绝。“拒绝诱惑,是人生重要的内容。”他经常教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人生规划,学会拒绝,有所为有所不为。
托尔斯泰说过:“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名师颂》(教育科学出版社)中的200位高校名师,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应该记住这些高校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