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令人惊叹的“专家型工人”

2007-08-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杨玉堂、徐宝林 本报记者谢文 我有话说

窦铁成仅有初中学历,却自学掌握了大量电力学知识,记下了60余本、百万余字的工作学习日记。工作28年间,他提出实施设计变更6次,解决技术难题52项,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10次,为企业创造和节约价值1380万元。被同事们称为“电力专家”。

他虽是一名普通的电力工,却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技能,28年间,负责安装的

铁路变配电所38个,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他曾对进口设备设计合理性大胆提出了疑问,成功排除了变压器故障,让法国专家惊叹不已:“中国工人了不起!”。

窦铁成的学习毅力令人惊叹

追寻窦铁成成长的轨迹,不断更新知识,追赶时代,永立潮头,是他的显著特征。在28年高度流动分散、工作生活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他从未放松过对电力新知识的追求,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知识海洋中孜孜以求,完成了由实干型、技能型、向知识性工人的跨越。

窦铁成生于陕西渭河的一个农家。1979年,23岁的窦铁成终于圆了一个美梦,步入了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人的行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当一名好电工。

1980年9月,窦铁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局电力技术培训班。他兴奋地写信告诉妻子,让妻子承担起一切家务,自己要专心学习。培训班与他家相隔几十公里,而7个月培训下来,除春节之外,即便是秋收农忙时节,窦铁成也没有回家过一次。星期天,其他学员都出去探亲访友,惟独窦铁成一个人闷在教室里默默苦读。结业时,窦铁成脱颖而出,拿了电力单科考试的最高分。仅仅用了一年时间,窦铁成就成了一名熟练的电力工人。

1983年,窦铁成和他的工友们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京秦铁路沱子头变电所的施工,这是他所接触的第一个大型变配电所,各类技术图纸加起来足有一寸半厚。在没有配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情况下,窦铁成主动挑起了大梁。他买来了专业参考书,沉下心来刻苦钻研。工作之余,深更半夜,他不顾疲劳,将自己关在备用调压器室里,一张张图纸、一条条线、一个个节点地分析解读。工作间歇,工友们坐下来休息,而他却是一手端着水杯,一手查阅资料,不停地写写画画,反复演算琢磨。深夜,嘴里咬着干馍,手上仍然捧着技术书,时常通宵达旦,但第二天仍然以旺盛的精力奋战在工作现场。在他的带领下,这项工程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为掌握多技能,窦铁成自学了《钣金工艺》《钳工技术》《机械制图》等与电力相关的专业书籍。为当一名知识渊博、技能高超的合格电力工人,窦铁成又开始自学了与电力相关的诸多大学专业书籍。

从电磁保护到晶体管保护,从微机联锁保护,再到四电集成保护,我国电力变配电所经历了几次升级换代全部让窦铁成赶上了。令人感叹的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里,窦铁成始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地赶着时代,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知识,并且成为单位掌握新技术的引领者。

知识赋予了窦铁成智慧与力量。西康铁路施工时,秦岭变电所有数百米规格不同的铝板材要加工成长短不等、角度各异的连接导线,传统做法不行,窦铁成研制了一套窝弯器,提高了工效近5倍。电力电缆接头,他提出改用环氧树脂封岔口、再用聚乙烯包缠的施工工艺,使封头优质率由80%提高到90%,工效提高了10倍。

泰赣高速公路设备调试施工时,设备上有个开关不断出现异常跳闸现象,窦铁成经过反复比对,细心研究,查阅了技术资料,大胆将小容量开关改为大容量开关。刚开始时前来考查的外国专家对此改装表示怀疑。后来经过他亲自测试,技术指标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外国专家竖起大拇指连声喊:“good!good!”、“中国工人了不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