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董一鸣 我有话说

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有一个楼村。从人均月口粮不足7.5公斤到2006年全村企业实现产值5.1亿元,利税7265万元,村财政收入800万元,全年人均纯收入6500元,楼村用了40年,而一名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村官也在这里挥洒了自己人生最宝贵的40年,他叫许福卿。

扎根基层心系百姓

许福卿,1966年新乡工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自愿选择了返乡之路,扎根农村,把自己的命运和全村群众的命运拴在一起。

1966年许福卿开始任村党支部副书记,1971年任楼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中途三次调干都没有赴任,村官一当就是整整40年。

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楼村的大片土地盐碱板结,长满顽根难除的茅草。许福卿带领大家平整土地,翻土压碱,除草垦荒,修渠灌田,一干就是整整10年。楼村3000多亩盐碱地经过改造全部成了旱涝保收田,亩产由几十公斤提高到300多公斤。

以前的楼村,虽名为“楼”村,村里几百家住的都是草屋或是土坯房。为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村里用16年时间,为全村788户,每户盖了一套130平方米,二层独院小楼,让楼村人真正住上了“楼”房。

1967年2月,在许福卿的带领下,村里千方百计筹集8000元资金,在楼村办起了全县农村第一家面粉厂,村办企业从那时候起,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一台台机器落地生根,当其他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楼村已走向了工业兴村的大道……

如今的楼村,一座座现代化高科技工厂拔地而起,一排排别墅式的农房鳞次栉比,水泥路宽阔笔直,高标准的教学楼典雅别致,被不少人冠以今日“桃花源”的美称。

“科技是财神,谁拜谁受益”

农村经济的腾飞,离不开村办工业,当别的村还在发展粮食加工、服装制造等低附加值工业的时候,楼村的村办工业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高科技发展之路。

大学生出身的许福卿说:“科技是财神,谁拜谁受益。”

1992年楼村铝粉厂正式投产,生产高科技产品氢氧化铝,这是楼村上马的第一个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当时填补了省内空白。投产当年就盈利80万元,两年后提高到400万元。而当时有3000多亩耕地的楼村,农业产值才200多万元。

“没有许书记对科技的‘笃信’,没有他的正确决策,楼村的村办工业不可能有今天。”新乡巨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楼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见证人之一许寿吉这样告诉记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许福卿得知,天津大学化工研究所的有机化学博士陈立功,手中握有当时国际上的科技尖端项目――无水哌嗪,正在寻找合作伙伴。第二天开始,许福卿便三番五次去天津大学拜访陈博士。陈立功被其对科技的崇尚和诚意打动,亲自到楼村考察,并签下了长期合作协议。

1999年新乡巨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在楼村正式建厂投产无水哌嗪,产品一次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每天盈利就达3万元。2006年产值达1.6亿元,利税5200万元,被定为河南省成长型高技术企业。

2003年春,天津大学破天荒在国内农村设立科研机构――天津大学楼村精细化工研究所。近几年先后研究开发出8个高科技产品,其中两个填补了国内空白,5个打入了国际市场。目前,高科技产品在全村效益中的贡献份额已占到80%以上。

身不懒,嘴不馋,财不贪,心不偏

如今楼村这个仅有3000口人的村子,集体企业资产已达3亿多元。但在与楼村干部群众交谈中,却没有一个说许福卿沾过村里光。

许福卿身兼楼村实业公司总经理,村企业有数十辆小汽车,除公事活动借用外,私事从未用过企业的车。

10年前,许福卿和村干部们形成共识:每年主动邀请审计部门进行一次审计。首次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非常纳闷:在别的地方审计,主动来找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是为了“捂”,有的是为了“揭”,可楼村竟无一人来找。经过一周的系统审计,不但未发现一点问题,反而发现一些“蹊跷账”:招待客人用过的酒瓶子、办公剩下的废纸,甚至连欢度春节的烟花爆竹废纸等,也被当做废品卖成钱作为集体收入进了账。过去9年的审计报告显示:楼村50多名村干部和企业家,无一有经济问题,无一有违规违法行为。

许福卿常说:“只想自己富,不要当干部;要当好干部,必须走正路。当干部就要做到身不懒,嘴不馋,财不贪,心不偏。”

1999年组织上给许福卿办理了转干手续,并任命他为镇党委副书记,开始给他发工资。许福卿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二话没说如数交到村里。他向大家解释说:“我是楼村的支书,应当拿村里的工资,这个额外报酬属于村里。”8年多来,据村会计统计,许福卿上交的这份工资共76422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