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哭秦廷

2007-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来新夏 我有话说

《哭秦廷》是取材于春秋时史事的一出传统戏,它是早年著名演员高庆奎经常上演的戏,因而成为高派代表剧目之一。高派传人李和曾虽也演出但演出频率不高,而其他流派演员,也因此戏音调高亢,有相当难度而不演,所以这出戏很少见于舞台而不为众多观众所熟悉。

《哭秦廷》的剧情是:春秋时,楚人伍子胥为报楚

平王杀其全家老小之仇而借吴兵破楚,时楚平王已死,其子昭王亦已逃亡他国。子胥遂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仇雪恨。楚大夫申包胥与伍子胥曾立有“子灭楚,我必兴楚”之约,因此往秦国借救兵。秦哀公迟疑不决,申包胥遂立在秦廷,痛哭七日七夜,感动了秦哀公,遂允借兵,使之复楚。申包胥哭秦廷借兵复楚,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史记・伍子胥列传》曾记其事,与剧情基本吻合,《伍传》中说: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戮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伍百乘,救楚击吴。”

高派传人李和曾演《哭秦廷》时饰申包胥,在演技上充分发挥高派独有的高亢嘹亮嗓音和最完善地表现人物的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悲痛欲绝等情绪的唱法,深度地刻画了申包胥这一人物。特别是在“申包胥站立在秦廷殿外,思想起楚国事好不伤怀……”这一大段,腔调从二黄倒板转二黄原版,又转反二黄原版的婉转曲折,既将高派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又表现出申包胥内心错综复杂的感情和起起伏伏的情绪跌宕。戏词中既有对楚平王父纳子妻的谴责,又有对伍氏全家惨遭杀害的同情;既有对伍子胥破楚鞭尸的愤怒,又有对秦哀公不肯借兵的不满情绪等等。这大段唱词的难度很大,唱起来亦很吃力,但李和曾在演唱时却能做到运用自如,恰到好处。每当听这段唱时,观众内心随之起伏,屏声息气,直到唱完,立即响起如雷掌声,令人赞叹不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