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领域的“零”突破

2007-08-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正式授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特别咨商”地位的消息,在中国外交、民政、商务等有关政界不胫而走,更成为中国公共关系业界的一件大喜事。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李道豫在8月17日在京举行的座谈会上表示,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会议于7月24日批准授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特别

咨商”地位,使历时近2年的申请工作有了圆满结局。这也是中国公共关系领域第一个取得“特别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已同联合国建立起正式的协作关系,是中国公共关系事业跨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在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介绍,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的工作,在冷战结束以来有了较快发展。目前,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组织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参与联合国的工作,取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是最正式、最重要的形式。截至今年7月20日,全世界有3052个非政府组织获得这一地位,其中有24个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大陆注册。联合国有关会议将邀请这些非政府组织派代表与会,他们的书面发言可以作为联合国会议文件散发。第二种参与形式是一种“半正式”形式,非政府组织需向联合国新闻部提出申请,经批准,他们可以参加由联合国新闻部组织的年会,就全球重大课题发表看法。今年9月年会的议题是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有1600多个非政府组织获准与会。第三种参与形式是“非正式”参与,即联合国有关委员会在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时,邀请部分非政府组织参加听证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如联合国在讨论残疾人公约的过程中,就曾邀请相关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讨论。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砚农说,该协会于1991年成立,会员中有200多家索尼公司、波音公司这样的单位会员,还有1000多名大学教授、前外交官、前新闻从业人员这样的个人会员,堪称中国公共关系业界的“老大”。该协会成立以来,围绕中国申奥、抗击非典、中非论坛等中国老百姓和国际社会关注的大事,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有1万多家中国企业到海外拓展业务,有3万多家中国公司与国外有合作关系,每年出境的中国人超过3400万人次。李道豫会长指出,如何为他们服务,在当地塑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都是中国国际公关事业面临的新课题。这些课题不仅对中国国际公关事业提出了挑战,更是其强劲发展的良好机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