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8月21日电(记者郑晋鸣通讯员赵梦溪)1500年前,刘勰撰著《文心雕龙》的钟山定林寺,自唐代以后就湮没无闻,从此寺庙的位置成了历史上的谜团。随着南京“钟山二号寺庙”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这个谜团终于被专家揭开。在20日南京举行的《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关专家首次全面披露了钟山定林寺遗址的考古发
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处长王前华介绍,1999年考古学者根据南朝祭坛遗址的线索,在钟山周围开展了大面积的调查活动,发现了一座寺庙遗址。这座被编为“钟山二号寺庙”的遗址,平面布局与建筑风格和一般官署建筑、礼制建筑及民用建筑迥然不同,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经过先后四次的抢救性勘探和试掘,专家们发现了墙体、铺地砖、排水沟等寺庙建筑遗迹。挖掘中还出土了陶瓷质地的碗、钵、盏、砚台等寺庙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石雕柱础和莲花纹砖、兽面纹瓦当、脊兽等建筑构件。
钟山二号寺址出土文物证明,该寺兴建于南朝刘宋早期,废弃于唐末五代时期。寺宇构建于多层石构平台之上,7层平台高低错落,每层平台上都有寺宇建筑遗存。专家们根据钟山二号寺址的地点和出土瓦当及多项文物的时代,同时与历代史书中的记载相印证,认定该寺就是南朝钟山定林寺遗址。
南京作为中国的六朝古都,由于历史上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迄今保存下来并可供观赏的六朝遗迹比较有限。定林寺遗址出土的文物是南京地区首次发现的南朝至唐代的寺庙文物,填补了南京地区六朝佛寺考古的空白。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京钟山就有近七十座。当时钟山定林寺高僧辈出,名流云集,典藏丰富。刘勰在此前后生活长达20年,借助寺庙丰富的藏书,潜心学习和研究,最终完成了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钟山定林寺也因刘勰的学术成就而名垂青史。
在众多寺庙中,名叫定林寺的为数不少,但是南朝时期南京处于南方佛教文化的中心,钟山定林寺又是佛教活动的中心,其影响与地位非同寻常。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介绍,南京古定林寺遗址出土的南朝瓦当,与韩国百济时期定林寺遗址的瓦当,具有造型风格上的一致性,反映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关系。钟山定林寺与山东莒县定林寺、江宁方山定林寺的联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