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只要你一靠近,就会被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所感染。赵培翎就是这样的人。
初识赵培翎是在一次城乡手拉手活动中,北京郊区的一个小村庄里,简陋的舞台上一个身着藏袍的舞者在忘情地跳着。“这支舞的名字叫《
2000年10月的一天,赵培翎忽然发现自己腰以下的部分不能动了,当年插队干重体力活时扭了腰,现在积患成疾。经过诊治,渐渐可以走动了,赵培翎便来到北京景山公园,希望通过爬山锻炼身体恢复健康。迈进公园的大门,她被吸引到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深秋的北京,一些人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然起舞,赵培翎情不自禁地跟着舞了起来。在西城文化馆一位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她爱上了民族舞。随后,她加入了北海公园的舞蹈晨练队。
2004年12月,翎海舞蹈队成立了。“翎”是因为队长兼老师的名字叫赵培翎,而“海”就是指北海公园这一舞蹈队的发源地。20多名队员中,年纪最大的64岁,最小的也有50岁。无论冬夏,几乎每天早上北海公园的正门都会见到她们的身影。
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人们的文化生活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和提高,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现在北京的社区重视群众的文化生活,社区也为“文化人才”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保障。赵培翎居住的西长安街街道成立了由社区居民组成的红墙艺术团,有京剧团、模特队、合唱团,翎海舞蹈队也被吸纳进来。“这样我们每周有三次可以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大厅里面排练。”
舞蹈队员们身着新疆特色的黑色镶金紧身小坎肩儿,配着天蓝色的拖地长裙,披上黄纱巾,穿着银色的高跟皮鞋,正在排练着《天山舞蝶》,一个个脸上都微微含笑。音乐响起,队员们手上的响板打起了节奏,舞者身上的铃铛、彩琏哗哗作响,宛如天山上的彩蝶纷飞。
“我们的要求就是一年练一支舞,把它跳得精致。跳舞让我们年轻了,心情好了。赶上这样的好时代,我们也要把晚年生活过得更舒心。”今年,翎海舞蹈队将代表西长安街街道参加北京西城区舞协杯第二届舞蹈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