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奖一补”:四两拨千斤
据财政部最近统计,2005年以来,全国财政困难县个数由791个减少到27个。这是一个让人欣喜的好消息。
“2004年前,县乡财政很困难,人员工资一直是我们县里甩不开的重包袱。干部工资大多数是一年发两次,有的是一年发一次工资,有的连四项
这仅仅是县乡财政问题的一个缩影。
2004年以前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县乡财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许宏才说:“县乡财政困难背后的主要原因一是近些年进行的经济调整对县乡经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县乡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关闭‘五小’企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使原来作为中西部大部分县乡经济发展支柱和主要财源的资源型乡镇企业纷纷停产、关闭。在传统经济增长点消失,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未形成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财源增长出现了‘断档’。二是近年来出台的减收增支政策较多,2003年与1998年相比,调整工资及相关支出增加1361亿元,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增支约839亿元,县乡抚恤救济和社会保障增长约180亿元,此外,农业税全面取消,财政减少了收入来源。三是政府职能没有根本性转变,财政供养人员不断增长。和1998年比较,2003年县乡政府增加国家职工390万人,增加离退休人员228万人,增支约530亿元。”他说,县乡财政困难意味着政府难以给百姓提供应有的公共服务,也关系着基层政权的稳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财政部出台了“三奖一补”(见链接)这一有针对性的激励约束政策,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其中一个内容是对财政困难县增加税收给予奖励。“‘三奖一补’政策在当年就起到了积极作用。”河南封丘县财政局一位负责人说:“‘奖补’资金下达后,县政府对财政收入完成总量的奖惩比例进行明确,调动了县乡政府组织收入的积极性,2005年乡镇一级实现预算收入就同比增长了62%。”
据了解,2005年和2006年,财政部共安排“三奖一补”资金385亿元。在政策的激励作用下,全国791个财政困难县两年累计共增加财力1298亿元,平均每县(市)增加财力16410万元。专家们指出,“三奖一补”政策真正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从“养人”到“养事”:激励带来活力
有关专家指出,县乡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县乡政府机构臃肿,人员超编严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针对这一问题,“三奖一补”政策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
湖北天门皂市镇委书记吴铁柱说:“2005年之前,我们镇机关干部63人,财政包袱很重,机关债务近800多万元,有财办、经委等办公室20多个,干部工资难以发放,机关运转困难,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2005年,‘三奖一补’政策对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在政策的激励下,我们全力推进了镇机关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办公室减少到3个,人员减少到48人,轻装上阵,干部们有心思去谋发展,政府也有财力为百姓谋福利。”
“在乡镇‘七站八所’撤并、人员分流后,我们建立了‘以钱养事’新机制。”吴铁柱说:“2006年年初,我们拿出预算,签订‘以钱养事’合同和人员(其中很多是过去‘七站八所’的干部)聘用合同,我们对人员基本报酬、保险、责任项目都在合同中分别明确,每季度、年度进行检查验收,与‘以钱养事’资金直接挂钩,并把服务群众的满意率和签字率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
在皂市镇政府办公室,记者见到了2007年4月10日签订的《天门市皂市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公益性服务合同书》。
合同写明:由乙方(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承担测土配方技术推广、种植技术培训、改水改厕指导等公益性服务任务,考核实行100分制;由甲方(皂市镇政府)向乙方提供公益性服务经费13.07万元,其中劳务报酬每月预拨70%,直达乙方专户,其余30%待年终考核后视合同完成情况结算兑现。乙方出色完成农业技术服务目标任务,受到市级以上业务部门或政府表彰的,甲方应对乙方给予奖励。
“这样的合同在过去是不可能有的。”吴铁柱说,农技站过去是“七站八所”的一个机构,现在变成了农技服务中心这一市场化的中介组织。过去是“以钱养人”,现在是“以钱养事”。
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了各服务中心把财政资金全部落实到相应的服务项目上。改制人员的收入有保障了,村民们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也更好了。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乡镇“七站八所”撤并和财政供养人员减少,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办事手续也更加简化。皂市镇一位村民感慨地说:“2003年,摩托车上牌得跑村、乡、县很多个单位,要盖上十几个红章,办好一个牌照要花半年的时间。现在只需要找一个人就可以办好所有手续,很方便。”
“2005年,短短一年,天门财政供养人员由31010人减到26936人,4000多人一下子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天门市常务副市长王小平说:“没有‘三奖一补’,就没有改革的成功。”
据统计,实施“三奖一补”政策以来,全国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步伐明显加快,各地共撤并乡镇4006个,累计减少财政供养人员87.2万人。
财力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快马加鞭
一方面财政供养人数减少了,另一方面“三奖一补”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补助增加,这“一减一增”使地方政府财力有效增加,可以解决过去想解决但又无力解决的问题。
河南省滑县枣乡党委书记刘好方说:“2005年以后,干部工资、公用经费有了保障,我们可以腾出手来搞服务,一是落实惠民政策,及时发放各种补贴,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搞好测土配方,节约种粮成本;三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准备新建160口机井,铺设13.3万米地面灌溉管道,增加1000个沼气池;四是加快有线电视安装,三年内使5810户村民看上有线电视;五是搞好农技培训,推广良种,现在乡里有10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村有10个示范户,我们对这100户免费培训。”枣乡油坊村村民朱修放说:“县里来的技术员手把手地教我们施肥、浇水、测土配方,帮我们提高产量。去年夏粮亩产是800斤到900斤,今年达到了1100斤。”
随着地方财力的增强,农村公共服务增加,社会事业也步入了快车道。
滑县财政局长王少刚说,过去县财政受困于保工资、保运转,根本拿不出有规模的资金去发展社会事业,尤其是教育欠账很多。滑县人口很多,学生就有23万人,老师有1.5万人。长期以来,学校公用经费紧张,老师工资半年发一次,有的一年才发一次,还不能保证足额。
“这种情况在2005年发生了改变。”王少刚说:“我们合理使用中央和省‘奖补’资金,从2005年起,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中小学公用经费,这在滑县财政史上还是第一次,安排280多万元建立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
滑县城关镇一中校长米希姣说,过去,老师工资拖欠是常有的事情,大多是中秋节和春节各发一次,从2005年开始,公用经费直接由结算中心拨付到学校账户,老师工资有保障了,而且还能逐年增加。“我自己也是语文教师,2002年是每月960元,2004年是1200元,去年提高到了1740元。”她说:“从去年开始,县财政还每年给我们30万危房改造资金。去年,我们改建了食堂,今年我们打算扩建学生公寓。现在是三个孩子挤两张床,一个宿舍住二十多个孩子,明年宿舍扩建好后,我们保证八人一间宿舍,一人一张床。”
链接
三奖一补:一是对财政困难县政府增加本级税收收入和省市级政府增加对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转移支付给予奖励;二是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三是对产粮大县给予奖励。“一补”是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给予补助。“三奖”重在效率,“一补”则重在公平。“三奖一补”政策自2005年起实施。2005年和2006年财政部共安排“三奖一补”资金385亿元。2007年,财政部继续安排“三奖一补”资金335亿元,“三奖一补”资金三年累计超过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