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粽叶、添糯米、加调料――在指定的10分钟内包完了23个粽子的胜利者赢得了阵阵掌声。这是厦门梧村街道在创建厦门首届和谐邻里节活动中举办包粽子比赛的情景。梧村街道还在活动创建期间,演绎了精彩的一幕幕:开展“寻找当年老邻居”活动、“百家宴”厨艺大赛、教子有方交流会、社区书法展、社区盆景展、文明服务超市
不久前,厦门市委文明办等部门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厦门首届和谐邻里节活动,厦门各街道纷纷响应,活动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为厦门构建和谐社区又画上了亮丽一笔。
近年来,厦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积极构建和谐社区。因为高奏“三部曲”,厦门构建和谐社区的大合唱才其乐融融,感人动听。
家庭奏出和谐乐章
走进江头街道吕岭社区,随处可见居民家门口上挂着的特殊牌子。牌子上是这样一幅图画:一对夫妻牵着一个孩子的手,三个人围着一颗“心”,“心”中写有“安”字。在吕岭社区,只有达到“平安家庭”标准的和谐家庭才能得到这一“奖牌”。小小“奖牌”掀起了吕岭社区的“平安热潮”,如今,社区已有90%以上的家庭参与到“平安家庭”创建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厦门围绕和谐下功夫,立足家庭做文章,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例如,嘉莲街道通过开展“家庭网上行”活动来普及科技、培训实用技能,以“培训一人,影响全家”的方式,达到“网络走进家庭,网络改变生活”的目标,目前取得了显著成效。
厦门人还拥有一个家庭欢乐的大舞台,这就是由厦门市青少年宫联合其他部门举办的“欢乐家庭”才艺秀广场活动,这项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广受欢迎。
和谐面前无“难”字
一方面将下岗人员的特长、爱好、居住条件、需求意向等造册登记归类,另一方面,成立以单位为首的社区帮扶援助智囊团,发动社区单位为这一群体出谋划策。通过这些渠道,鹭江街道禾祥西社区及时地向需要人员的单位推荐下岗人员再就业。经过帮扶后,辖区内的下岗人员绝大多数都实现了再就业。
从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需求出发,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这已经成为厦门构建和谐社区的共识。
鹭江街道营平社区重点解决青少年的维权问题。每逢寒暑假,社区都邀请民警、法官等为青少年开展有关法律等方面的系列讲座,并开设了“谈心角”,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和交流,真正把对弱势青少年的关心落到实处。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梧村街道浦南社区,一直关心外来员工,并成立了福建省首家“外来妇女学校”。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制度,并依托社区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卫生、反对家庭暴力、外来女员工劳动权益保护等工作。
和谐路上不止步
“活到老,学到老”对滨海街道的居民来说,并不是一个梦。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终身教育文化节”。滨海街道依托市民学校等办起了培训,有健康讲座、老人保健、门球技术辅导、木兰拳、中医等几十门群众喜爱的课程。除了“书香滨海终身教育文化艺术节”所谓的“一节”外,他们还有“二周、三竞赛”。“二周”指“滨海文艺周”和“滨海科普周”;“三竞赛”为“体育运动竞赛”、“学习型单位、家庭评比竞赛”、“劳动技能竞赛”。这些竞赛活动都分项、分块贯穿于全年的社区文化活动中。
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已成为厦门人的自觉行动。嘉莲街道长青社区莲坂小区46号楼楼长刘国芳,千方百计为居民们服务,使整个社区成为和睦的大家庭。她常常动员和鼓励周围的邻居参加社区组织的腰鼓队、合唱队、舞蹈队。为方便大家晨练,刘国芳夫妇每天很早就来到公园清扫场地、开好机器,带领大家做老人健身操、打太极、扭秧歌等。
在厦门,有无数像刘国芳老人一样的热心人,他们长年累月为社区的和谐默默工作着,奉献着。在他们精神的感染下,更多的人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