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不是“唐僧肉”
某市申请建一个诚信网站,向上级政府提出了1亿元的资金预算,但经过专家评审,实际上只需要700万元就能以最高标准建成。
像这样注水申报、小题大做、“报大数”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些单位认为财政资金就是“唐僧肉”,不吃白不吃,向财政要钱,多多益善
如此尴尬的情况,几年前也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财政局局长江启强左右为难了:当时财政收入每年增长近10亿元,财政收入的“蛋糕”越做越大,却越来越不够分。2004年南海区可支配财力大概是44亿元,可各部门申报的预算却为69亿元,资金缺口近25亿元。各部门对财政资金需求的胃口越来越大、无限膨胀,如何分配有限的资金,成为财政部门最头痛棘手的难题。
面对“入不敷出”的财政压力,面对各单位跑项目、跑资金的各种攻关之术,百般无奈的南海区财政局积极探索思路,寻求破解的办法,决定引入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来设计改革方案,并由广东省财政科研所来组建技术专家和政策专家组来评议项目,最终实行了全新的绩效预算制度。
比如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申请要花巨资购置最好的装备,经专家们评审后认为,南海区公安部门需要的不是最先进的设备,而是最实用的设备,由此否定了原来提出的项目支出。2004年当年,南海财政资金绩效预算中,以信息化项目作为试点,共有29个行政事业单位的70个项目参评,参审金额8000万元,最后建议安排资金6142万元,节省了2270多万元。绩效预算初显威力。
为乱花钱戴上“紧箍咒”
南海第一中学体育馆工程项目,申请金额过大,达到1200万元,被专家组否决了;道路建设管理处办公大楼,立项依据不足,项目紧迫性不强,不同意立项;南海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管理系统项目,经费概算不合理,上年度资金使用情况欠缺,不予立项……三年来,有过百个项目像这样被专家们否决。
南海区引入专家评审,项目预算绩效化的改革,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全面、从简单到详尽,为乱花钱戴上了“紧箍咒”,有效遏制了预算单位日益膨胀的资金需求:
2005年,共有17个单位的38个信息化项目参评,涉及申报金额6244万元,最后建议安排资金3949万元。
2006年度绩效预算评审范围大幅扩大,参评项目达到195项,申报项目金额达20亿元。
2007年,绩效预算全面推开,申报项目286个,资金合计34亿元,专家评审同意安排项目126个,金额12亿元,砍掉项目160个,削减预算22亿元。
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白景明研究员评价说,过去的财政资金分配程序是:单位报项目→财政部门审核调整→政府部门审批→财政下拨资金。在这个分配流程的各环节中,都存在着博弈和潜规则。首先是用款单位“报大数”,缺乏预算依据。其次是在财政部门审核调整过程中,政府领导和财政主管领导博弈不断。在这种分配制度下,财政无法制衡日益膨胀、没有自我约束力的预算单位请款,往往采取“头戴三尺帽,拦腰砍一刀”的简单分配方式。分配决策实质上就是由领导“拍脑袋”决定。
而南海绩效预算的推行,使财政资金分配依据从虚化的人为主观臆断落实到“绩效”这个实点,实现了由“人为分钱”到“制度分钱”的本质性转变。理顺了政府职能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关系,缓解了部门间的矛盾,单位能否争取到资金,不在于领导个人,而在于项目本身的绩效性。
事实证明,实施绩效预算后,各预算单位的用钱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谁支出谁负责”的资金使用原则,让财政资金申请变得谨慎,各单位不敢乱要钱,更不敢乱花钱,“绩效观念”取代了“要钱观念”;工作重点由原来的要钱转为用钱;“理财”理念代替了“要财”理念,政府的效率也得到提高,也从根本上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
南海“真经”能否全国推广
我国财政收入逐年上台阶,2006年已达到3.9万亿元,政府的钱多了,怎么管好财、用好财,如何有效地使用资金是一个大难题。
南海区是经济富裕之地,绩效预算卓有成效,那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绩效预算还能有效实施吗?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教授指出,有钱的地区尚需理财,财力不足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就更需要理财,更需要利用绩效预算改革,提高资金的效率。
南海“真经”能否全国推广?近日在财政部科研所举办的“提高执政能力,建立效能政府”主题研讨会上,专家们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长期研究绩效预算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马国贤教授认为:南海模式以绩效为中心,通过事先的评价和事后的评价两个环节来控制支出,把公共支出的有效性与资金分配的过程结合起来,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适合大多数地区推广。
传统的财政管理体制,普遍存在“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现象。在收支环节,收的越多越好,工作的中心是收入,对用款单位怎样支出、给谁支出、支出多少不够重视;在分配和管理环节,重分配,分配时大家你争我抢,财政部门也高度重视,花大力气搞平衡,资金支出没有重点。
南海区的改革中,坚持“大事优先,绩效优先,民生优先”,党委政府决定要办的重大事项,绩效评价得分较高的事项,人民最关心的事项,在预算安排中优先考虑,摆脱了就财政论财政的桎梏,把钱用在群众最需要的方面,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民生问题的倾斜,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比如南海区为了解决城乡居民失业和失地问题,从2003-2006年,社会保障支出年增幅分别达49.6%、41.7%、32.05%和68.35%;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支出方向,先是用改造薄弱学校的专项资金,使区内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普遍提高,后又及时调整了支出方向,改为对学校软件建设的投入,使财政支出更好地满足教育长远发展的需要,保证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好人民的每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