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文化力助推老工业城区全面振兴

2007-08-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春风 我有话说

大东区是老工业基地沈阳的中心城区之一。我们在致力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将文化建设作为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角度对老工业城区全面振兴进行整体研究和规划,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应用于城区文化建设和全面发展之中,积极构建城区形象识别系统(CIS),使城区的“形态”、文化的“神态

”和人的“心态”和谐统一,使老工业城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共同进步,从而走出了一条运用科学手段和系统模式整合城区文化资源,凝聚释放文化生产力,助推老工业城区全面振兴之路。

上世纪50年代,CIS首先作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在美国的企业中兴起。从8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应用CIS理论,积极建设企业文化。我们在推进城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构建起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视觉识别系统(VIS)三部分的城区形象识别系统,即CIS。城区形象识别系统是指通过对城区主要文化要素的整合与创新,形成内外部公众对城区整体形象的综合评价系统,它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表现为文化整合的有效方法和提升城区整体形象的最佳途径;第二以形成城区的核心价值观、标准的外在形象及统一的评价体系为目的;第三通过创新城区管理手段,完善城区动态发展战略,最终实现文化力向凝聚力、影响力、竞争力、经济力、和谐力的有效转化。

为了充分发挥城区形象识别系统在整合城区文化资源、提升城区整体形象、优化城区文化环境、促进城区和谐发展等方面的文化功能,多年来我们本着“以文化人”、“以文兴区”的发展理念,在全区开展了整合提升区域文化资源、设计推广区歌和区标、系统设计城区整体形象等全面导入工作;同时,构建起以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为主体的具有地区特色的城区大文化体系。通过全方位的推广导入和城区大文化建设,大东的文化力作用日益凸现,为老工业城区的振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将文化作为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老工业城区快速振兴的后发优势和潜在优势,通过创新构建城区形象识别系统,充分凝聚和释放文化生产力,提升城区文化品位、提高城区居民素质、丰富城区文化内涵、打造城区文化品牌、优化发展软环境,有力促进了城区文化力向凝聚力、影响力、竞争力、经济力、和谐力的有效转化,进而助推了老工业城区的全面振兴。

1、用文化力增强凝聚力。我们对本地区传统精神和新时期发展要求进行整合提升,凝炼出了大东精神,并逐渐形成了包括大东使命、共同愿景、发展目标等十三个理念在内的城区理念识别系统,并通过主题演讲、文化宣讲、市民讨论、知识竞赛等载体,促进了大东理念在全区的推广和弘扬,使这一精神理念成为维系地区发展的精神支柱,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用文化力提升影响力。我们按照“成为沈阳市内五城区中‘工业规模最大区,汽车产业最强区,三产发展最快区,人居环境最佳区’”的发展目标要求,运用城区形象识别系统,有针对性地指导了城区规划和形象设计。通过深入挖掘、整合提升老工业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地域文化资源、产业文化资源以及人文资源等,不仅使城区外在形象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更将城区形象塑造与传统文化、城区精神、资源创新、自然景观等相融合,打造出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品牌,集合成老工业城区发展的新优势,用文化描绘出了城区对外展示的“新名片”。良好的城区形象强化了老工业城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被这里良好的人文环境所吸引,纷纷将发展的新天地拓展到这里。

3、用文化力形成竞争力。我们在建设发展中注重用文化力内塑品质,外树形象,使文化力深深融入到城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当中,将城区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转化为竞争

优势,全面提升了城区综合竞争力。大东区依托城区产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大打产业文化牌,使大东汽车产业优势的美誉声名远扬,成为名副其实的“沈阳汽车城”。

4、用文化力推动经济力。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以势谋进,以实求成、以精至善”的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城区发展中心工作,努力实现“搭台”和“唱戏”并举,文化和经济双赢,使文化的推动作用真正体现在城区建设实践中,不断促进文化力向经济力的转化。

5、用文化力打造和谐力。大东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努力实现着“区强民富、区秀民慧、区兴民和”的大东共同愿景。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城区文化网络,拓展群众文化活动平台,使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本着“服务为本,百姓至上”的公共管理理念,从满足群众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出发,以实现善治为目标,运用文化管理的手段和模式,强化了政府执行力,有效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提升了政府形象,促进了城区的民主法制建设。(作者系沈阳市大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