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虎门。
两山入海相峙,宛如雄关,隐若虎踞。极目海天,浩波耀金。
160多年前,西方列强破“门”而入,百年烽火,映出的是古老帝国的羸弱与沉沦,点燃的是无数中华志士自强图新的信念与勇气。“一旦我们了解中国民众与土地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就会明白这个民族具备一切震撼世界的条件。”当年曾游历中
然而,160年后,古伯察关于中国的“预言”却变成了现实。在百年战乱的废墟中,人民中国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凤凰涅?、浴火重生。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不变的,是深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信念所汇集成的雄浑力量。正是这样的力量,在当年,赋予了中国人以血肉之躯应战外侮坚船利炮的无畏气概,写成了中国近代史悲壮的第一页;同样是这样的力量,在今天,让中国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焕发出无限活力。
今天的中国东部,已经成长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成为推进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发动机。
弄潮,在历史涛头
陈清州坐在他宽敞的办公室里。
22年前,他是一个在老家福建泉州推销对讲机的业务员;14年前,他来深圳创业,不久便成为某跨国公司的顶级销售代理商;10年前,当朋友玩笑称呼他为“洋买办”时,他决心创办自己的企业;7年前,当企业已成为国内同业翘楚,他提出公司的全球化行销战略时,员工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连国门都没出去过,不是吹牛嘛;今天,他创办的深圳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专业无线通讯领域的第三大企业,拥有5家海外分公司,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美元;未来,他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一。
“当年,我对自己说,我怎么成‘洋买办’了,我来深圳不是要做大事的吗?”陈清州说,“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我心中的目标和理想。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可以算得上白手起家,靠什么发展?不花心思去琢磨不行,不和人家拼努力也不行!”
30年来,在东部地区,有千百万创业者同陈清州一样――拼搏,为着心中的梦想。他们深知,他们是幸运的,历史选择他们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在全国“先走一步”,启动了新时期中国迈向经济腾飞的第一步。
此后,一系列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政策接踵而至――1985年中央正式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地区;1988年,海南建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在上海设立浦东开发区;2005年,中央决定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2006年,支持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腾飞,在时代巅峰
中央对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支持,点燃了人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热情,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1978年,广东省全年国民生产总值(GDP)为185亿元,仅仅10年之后,在1988年,这一数字就增至1000亿元,7年后,又增至5000亿元;此后,从1995年到2001年,广东省仅仅用了6年时间,就将GDP从5000亿元提高到1万亿元;而从1万亿元到2004年的2万亿元,更是令人吃惊地仅仅用了3年时间。
随后,江苏、山东两省GDP也同时突破2万亿元大关。今天,包括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和琼、粤、闽、浙、苏、鲁、冀7省在内的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中,东部地区又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北京市实现GDP77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12.2%和8.7%。
――天津市实现GDP4337.7亿元,增长14.4%,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了一番,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0.3%。
――上海市GDP实现10366亿元,增长12%,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海南省GDP实现1052.43亿元,增长12.5%;全省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分别减少1.2万人和3.5万人。
――广东省GDP实现2596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约占全国的1/8。
――福建省GDP实现7501.63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10.4%和8.3%。
――浙江省GDP实现15649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10.9%和9.3%;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
――江苏省GDP实现21548亿元,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14.3%和10.2%;城镇新增就业110.8万人。
――山东省GDP实现21846.7亿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13.5%和11.1%。城镇新增就业107.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9.2万人。
――河北省GDP实现约11500亿元,增长约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首次突破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2%;城镇新增就业44.3万人。
一组组简单的数字,虽然不能代表东部地区发展的全貌,却能让我们感受到东部经济发展强有力的脉搏跳动,东部地区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回报中央、回报全国人民对东部率先发展的期许。
东部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西北、东北、中部地区长期以来的鼎力支持,当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实力不断增强、区域合作渐次展开,以这些地区数十座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带,正源源不断地将经济发展的能量扩展周边,输往东北图振兴、辐射中部助崛起,点亮西部大开发。
跨越,在新的起点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众告别了工业品短缺的日子,同时,以东部地区为踏板,“中国制造”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全新一页。
“中国制造”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因为它熔铸了中国人辛勤的汗水与智慧。
正是凭借着“中国制造”,中国开始融入了全球化的浪潮。然而,当“世界工厂”的称号落户华夏大地,人们开始反思,“中国制造”难道是“中国加工”的代名词?
“从上世纪后20年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在研发、生产、营销的传统产业链条中,他们逐渐淡出了‘生产’这一环节,而将其转移到成本更低的第三世界国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分析说。在此次全球性的经济结构调整中,中国跟上了节奏,一举成为“世界工厂”,让“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但是,由于大部分“中国制造”来自加工贸易,是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多“中国制造”其实从事的仅仅是加工环节,其上游的工业设计、研发创新,下游的市场定价和营销渠道却掌控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中,“虽然拉高的是我们的GDP,赚鼓的却是别人的钱包。”
同时,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资源和能源成本,并由此形成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开始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2005年初,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市长的李鸿忠在深圳市委扩大会议上道出了深圳将面临的四个“难以为继”,引发了全国关注。李鸿忠表示,如果按传统的“速度深圳”模式发展,深圳所面对的是:土地、空间有限,剩余可开发用地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元GDP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而深圳已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容量已经严重透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硬梆梆的四个“难以为继”,敲打在人们的心里,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曾经以“速度深圳”引以为豪的改革开放最前沿,由此开始了向“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转型。
“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就没有道理了。”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说,“以往我们的发展,有时重视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其他;在经济增长中,往往强调比较优势,或许这是发展初期的可行方式,但不是发展的最好方式,这样的‘发展’,将带来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的危险”。
有专家曾列出了一道看上去十分简单的计算题:如果以2005年中国人均GDP约1700美元来计算,要实现人均GDP10000美元,基本达到现代化国家的水平,经济规模还需再增长5至6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9.6%的增长率推算,仅仅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便有望实现这一目标。
但一系列严峻的现实却为这样的理论计算设置了重重障碍――我们的钢铁产量还有可能再放大5到6倍吗?我们的石油供给还有可能再放大5到6倍吗?我们的粮食生产还有可能增长5到6倍吗……
专家指出,我国相当多的产业、尤其是基础产业的发展已经接近或即将接近其发展的相对极限。这样的状况,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同时,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所带来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统计,尽管我国万元GDP的能耗已经从1990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005年的1.43吨标准煤,但即便如此,这一数字仍然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到3倍。对于一个人均占有资源、能源都并不宽裕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发展”是否太过“奢侈”?
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由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的提高,才是中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唯一出路!
因此,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他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以人为本,注重‘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必须”二字,既是强调,更是要求。
力量越大,责任也越大。东部地区作为“先走一步”的率先发展地区,有责任也有义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先走一步”。
东部新跨越。这一次的跨越,不仅仅是增长数字的跨越,更是发展理念的脱胎换骨。
这一过程,注定是艰难,甚至是痛苦的,但却激动人心,令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