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西沟调查(节选)

2007-08-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冷梦 我有话说

编者按: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同属黄土沟壑区的陕北榆林米脂县高西沟村,却创造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之路,并一直走到了今天。陕西女作家冷梦的报告文学《高西沟调查――中国新农村启示录》,再现了这个村庄对农业、对自然、对发展的深刻启示。

下午,我从村里的高音喇叭里听见村主任高锦仁的声音:村民同志注意了,现在有个事情通知一下。今天晚上,召开村民大会,内容是讨论葡萄园承包问题。听到的人,给没听到的人传达一下……

高锦仁的语言组织得相当精练,而且表达清楚,只是没有时间地点。时间和地点对村民来说就是件“不言而喻”的事情。我发现这个村子的确爱开会。在我的采访中和我的感觉中,我发现高西沟村凡是遇到与村民利益有关的事情,他们都开村民大会。

这次,我决定参加他们的村民大会。

晚上,我在常秀英家的窑洞里和常秀英聊天,心里总怕耽误了开会时间,一个劲儿看表。但常秀英说:不急不急。不急就到了夜里10点了。

我想这大约就是高西沟“惯常”的和“法定”的开会时间。

等我和常秀英打着手电筒走进村委会的大会议室,我真吃惊不小。一二百平方米的大会议室里坐满了高西沟的村民。另一种景观是,村民中间还跑着几只宠物狗。宠物狗在人群里窜来窜去,相互兴奋地追逐着、嬉闹着,许多老汉抽着烟,妇女们聊着天,等待开会。我数了数,大约有100多人。高西沟村现在一共也就是100多户,这就是说,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来人了。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看来高西沟人还有点“封建”,并不男女混杂,而是男人一半女人一半,清楚地以会场中间为界。

高西沟的葡萄园说来历史也非常久远,他们的老支书高祖玉那时候见人家黄委会的绥德试验站里有葡萄,心生爱意,回来就在高西沟也搞了个葡萄园。那是上世纪50年代末。以后葡萄园几经变迁,也种过各个历史时期很有名的一些葡萄品种。这次承包,是准备在明年,即2006年引进美国的红地球葡萄。村委会已经联系好了这种新品种葡萄的种苗。

葡萄园的承包看来大家是踊跃积极。结果,12亩葡萄园只需要6户承包户,但报名的村民却超过了10倍以上。

村主任高锦仁宣布开会,说,有65户报名想承包,但只有6户能承包。怎么办?办法是传统的“捏纸蛋”,按报名顺序前后叫到谁的名字谁上来捏。纸条是提前写好的,放在一只大搪瓷碗里,上面扣了个塑料淘菜筐,驻队干部即乡治安科的小伙子是个复转军人,小伙子穿件迷彩服,看上去非常精神。在高锦仁宣布办法的时候“迷彩服”小伙子庄严地把手捂在淘菜筐上,准备监督“捏纸蛋”的全过程。按说这整个准备工作都无懈可击。

可是,高锦仁刚宣布完毕,人群中突然有个戴红旅游帽的妇女说话了。

她说:不行!纸蛋必须当场写。不然,谁知道有没有人捣鬼呢!

这个问题提得有点突然,而且很不给人面子。这等于是说村干部会有“舞弊”行为。听旁边的人告诉我,这妇女在村子里也是个有名的“厉害人物”,不好惹。会场静了会儿,我静观“事变”,看高西沟的村班子面对这个也许合理也许不合理的要求怎么应对。毕竟要把65张纸条当众重新写上一遍是需要费些时间。

商量结果,连我都感到意外,高锦仁宣布:村支部和村委会接受这位村民的意见。并且,请她上来监督重新当场写票。

红帽子的妇女很高兴,立即走上“主席台”,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乡上的驻队干部、也就是穿迷彩服的小伙子重新一张张写票。写票费了点时间,大家都一齐等着。票写完,红帽子的妇女满意地走下“主席台”。这叫“督票”,而下来还有“监票”。监票人当然是乡上的迷彩服小伙子。

后来的唱票过程就更有意思。我认为迄今为止拍过的农村题材电视剧里都没有如此精彩的场面。全村人像是在进行着一场集体游戏,气氛活泼而愉快。村主任叫一个名字上来一个人,上来的村民走到穿迷彩服的乡驻队干部跟前,迷彩服小伙儿抬起塑料菜筐,村民满怀期待地从碗里捏出一个纸蛋儿;然后,全场100多双睛睛都集中在这个小纸蛋上,众多的人像拉拉队一样,这边喊“有”,那边喊“无”――这是纸――纸蛋儿上写的是“有”还有“无”,全场人和捏纸蛋儿的人都爆发出一片笑声……

――就在这60多次此起彼伏的笑声中,新一轮的集体葡萄园的6户新承包户诞生了。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当今中国农村最具有民主气氛的一次村民大会,但参加完这个会我感到身心都非常愉快。因为民主和科学对高西沟的明天都非常重要。从拒绝承包无公害蔬菜到65户村民积极踊跃报名承包新引进品种的葡萄园,高西沟村民在接受了无公害蔬菜和新品种美国红地球葡萄的同时也接受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疑,它对高西沟下一步的农业科学普及有着奠基性的作用。当然,民主权利的运用也会对高西沟的明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