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安徽省黄山宏村古民居。(资料图片)
本报合肥8月27日电(记者李陈续)一个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难得一见的故事前不久在
“我们深得‘二老’厚爱,一是‘老天爷’,大自然造就了黄山风景区的秀美山水;一是‘老祖宗’,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遗存,博大而璀璨。”黄山市委书记王启敏常常这样向客人介绍。在黄山市,黄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此外,黄山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和宏村古民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以及4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7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近5000处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和徽墨、歙砚等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面对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做到妥善保护和适度开发,是黄山市委、市政府置于首位的课题。2004年,黄山市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确立了以徽州文化为核心,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两翼,着力构建可持续的文化发展支持体系,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努力挖掘和展示徽文化的深刻内涵,促进旅游与徽文化深度结合的定位。
在致力建设并逐步形成文化保护法规体系前提下,黄山市通过保护和创新并举,滋养文化生态,相继开展了“市树、市花、市鸟”、城市形象口号以及黄山旅游主题口号、形象标识等众多评选征集活动,广泛开展企业、社区等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形成了屯溪区的“老街文化”、徽州区的“红色文化”、黄山区的“湖泊文化”、休宁的“状元文化”等。这些相互包容又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丰富了黄山旅游内涵,依托徽文化元素开发的旅游景区\(点\)达到80%以上。
把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是黄山市滋养文化生态、提升旅游产业的另一个重点。按照“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黄山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修扩建和动工新上了陶行知纪念馆、程大位珠算纪念馆、徽州文化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整合全市各类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激情广场大家乐”、百场演出下基层、千场电影进千村等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时尚文化下乡、民俗文化进城”的互动景象。黄山市还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等10多项大型文化活动,扩大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马头墙上的飞檐,巍峨的牌坊,玲珑剔透的木雕、砖雕、石雕……徽文化遗存的一点一滴,都成为中外游客流连、品味的对象―――据有关方面对40多个国家百家旅行商的问卷调查,由于对古徽州人文资源认可而组团前往黄山旅游的比例达到65%。今年上半年,黄山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78.9万人次,同比增长28.82%,其中,在韩日等东亚、东南亚地区游客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同时,美、法、德等欧美市场游客接待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2%。王启敏说:“徽文化已经开始成为黄山市享誉海内外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