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部新跨越:大海扬波作和声

2007-08-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杨荣 邢宇皓 赵秋丽 曹继军 潘剑凯 我有话说

中国东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立足千里大地,让这里的人们磨练出坚韧不拔的性格,懂得了勤劳质朴的意义。

中国东部,浩瀚太平洋的西起点,面向无垠大海,让这里的人们拥有了勇往直前的气概,造就了容纳百川的胸怀。

中国东部经济,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积淀上,被改革开放所激活,从幼苗,落地生根、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今天,文化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不仅创造了精神产品的繁荣,带给人们身心愉悦;更重要的是,它赋予这里的人们以放眼世界的洞察能力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或许是30年改革开放,带给东部地区最为宝贵的财富。

控制增速,积蓄腾跃力量

“欲速则不达。”短短五个字,引发的,却是无限思考。

“今年,山东省把GDP增长的预期目标订为10%,不仅低于近几年山东实际发展速度,比起今年上半年已取得的14.7%的增速也低很多。”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张德宽对记者说,“主动调低GDP增长目标,是为了减轻各地因盲目追求GDP增长带来的压力,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不约而同,今年,上海和广东都将年度GDP增长的预期目标订为9%,而今年上半年两地的实际增速分别为13%和14.3%。事实上,在东部地区的很多地方,GDP增幅已经不再是考核工作成绩的唯一指标,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谈论的最多的,是“发展的后劲”。

中国经济发展从“快速增长”向“又好又快”的方向转型,如同不断加速的飞驰列车即将冲过一个转弯,适当控制速度并不是一件坏事。今天的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过弯”之后,必将是一次新的腾越,中国未来的前途无可限量。

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东部十省市,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水平各异,但通过提升质量和效益求发展,打造新一代“中国制造”的信念却是一致的。

内外兼修,升级“中国制造”

“以人为本”,是先进文化的精要所在。在粗放的发展模式中,“投入为王”,人是资本的随从、机器的附庸。而近年来,东部地区着力推进“从汗水到智慧”的转变,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浪潮,已经席卷东部大地。创新,重新定位了“人”在生产链条中的地位,对“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

进入济南浪潮集团总部,在大厅最醒目的地方,是一面长长的创新墙,这里记录了“浪潮”员工获得的数百项专利成果。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深知,是自主创新令“浪潮”在市场竞争中一次次渡过难关,迎来今天的辉煌:1983年,“浪潮”推出了我国第一代个人电脑;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和外资涌入,“浪潮”个人电脑业务陷入困顿,这时,挽救“浪潮”的,是其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部汉显寻呼机;90年代初期,寻呼机大潮退去,“浪潮”再次凭借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台服务器走出困境;进入新世纪,当国际品牌竞相蚕食国内中低端服务器市场时,“浪潮”决定转向研发中高端服务器,与世界顶级品牌一争高下。2007年8月2日,由“浪潮”完成的全球第一个基于Intel四核平台的SPECjAppServer2004,以超出原纪录20%以上的速度,刷新了此前某国际品牌小型机保持了7个月之久的双路平台最好纪录,这是浪潮服务器自2004年以来第4次打破世界纪录......

“不创新,就是等死。”然而,创新,何其难!尤其是当企业在原有的状态下自我感觉尚好的情况下,创新,无疑要冒更大的风险,需要更大的勇气。

在北京,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核心,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在集成电路、疫苗、新能源、生物农业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2006年全市申请专利2.7万件,实现技术交易额572.6亿元。

上海制订了《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出台“36条”配套政策及部分实施细则,推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高新技术园区建设。2006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2.5%。

福建全力打造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份,2006年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74.44亿元,增长26.4%。光催化技术、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研究中心和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建成,电子信息等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生产力促进中心7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5个。

从2005年开始,广东省投入专项资金与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推动产学研合作,仅在2006年,就有70个项目共155个课题得到了省部合作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全国17个省和直辖市的58所大学参与其中,在2006年实现产值100多亿元,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350多项,使广东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建筑材料等领域全面优化升级。今年6月召开的“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70多所国家重点高校带来了3500多项科技成果,广东各地企业也提出了2400多项技术需求,一大批项目成功实现了合作对接。

科技创新塑造的,是“中国制造”的内在竞争力;拓展“中国制造”的外部竞争力,还需要品牌培育来彰显。

作为一个以生产布艺为主的纺织企业,浙江裕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曾经被一个问题长期困扰。总经理高郎根说:“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公司每年有1000多万元的销售额,利润四五百万元;如今销售额已经超过8亿元,利润却还是这四五百万元!”在高郎根眼里,纺织品已经成了“星期产品”――一个产品出来,第一个星期赚钱,第二个星期保本,第三个星期就赔钱。激烈的市场竞争,让高郎根意识到了自创品牌的重要性,“只有做人家没有的才能赚钱!”近年来,公司开始加大自主设计的投入,包括聘请美国设计师以跟上世界潮流。最近5年,公司共获得版权3000多种,专利设计四五十个。

“义乌生产的拉链,每米只卖0.7元人民币,而日本生产的YKK拉链,每米要卖到15美元,两者相差百倍有余!”浙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占恒说,“在浙江,区域块状经济是特色,形成了纺织、服装、皮革、领带、小家电、小五金等诸多制造基地,生产规模很大,市场占有率很高,但由于缺乏品牌,产品附加值却很低。”为改变这样的状况,浙江立志建设“品牌大省”,启动了“双千品牌培育创建工程”,已初现成效。2006年,浙江新增驰名商标55件,增幅为历年之最,125件驰名商标的拥有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北方,河北省也确定了自主品牌建设目标,计划于2010年在全省形成20个“中国畅销品牌”和100个“河北畅销品牌”,以纺织服装、轻工工艺、机电产品、五矿化工、食品土畜、医药保健六大类出口行业为重点,培育和创立拥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牌出口商品。

刚柔相济,布局未来之路

2007年8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报告认为,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目前,上海、北京、天津已实现工业化,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将在最近几年内相继完成工业化。

在新的发展阶段,东部各省市又将如何谋划未来的发展之路?

根据自身特点,将新型工业发展之“刚”与金融、服务、文化产业之“柔”协调起来,重新进行产业调整与布局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广东在“十一五”期间启动重化工业战略颇为引人注目。按规划,广东将在2010年前,通过重点建设一批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基地和产业项目,实现支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今年上半年,广东工业结构趋向重型化、高级化的形势开始显现出来――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幅增长,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569.11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六成以上,其增长达19.5%。

江苏则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近年来精心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在2006年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30.8%,提前4年实现“双倍增”目标。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9433亿元,增长30.5%,成为第一大产业。

天津以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核心,确定各产业功能区布局和发展方向――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临空产业区,建设国家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争取设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打造电子通信产业园、推进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现代冶金工业基地建设;滨海化工区,建设乙烯工程、渤海化工园、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此外,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海滨休闲旅游区、临港产业区等规划也逐渐到位,蓄势待发。

上海把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通过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呈加快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6%。

在海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现代服务业呈现新的发展势头。2006年海南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6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43亿元,增长13.1%,旅游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此外,海口、三亚、琼海等地的会展业已经成为带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绿水青山,开启幸福生活

经济的持续繁荣,带给当代中国人日益富足的生活;而尽最大可能节约能源与资源、永葆绿水青山,则是追求一种更有责任感的生活。富足而有责任感,才是真正和谐的幸福生活。

2006年,尽管单位GDP能耗由此前三年分别上升4.9%、5.5%、0.2%,转为下降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幅减缓,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分别增长5.6%和13.1%,减为增长1.2%和1.8%。但全国节能减排的预期目标却没能实现。温家宝总理一句“我心里感到非常不安”,言犹在耳。

随着东部地区工业产业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悄然改变,与第三产业的迅速增长一道,为节约能耗、降低污染提供了可能。据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应地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降低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相应地降低约一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已是各地政府工作重点之一。正如江苏省政府所提出的,经济增长等指标是预期性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富民指标是导向性的,要力争完成得更好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完成。

优良的生态环境已经被视作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发展优势,成为城市竞争力新的组成部分。山东威海,是联合国评出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而日照市委书记李兆前则半开玩笑地表示,日照的目标,是建成“威海人向往的城市”。“在日照海水中游泳,如果你感到什么东西扎脚,那不会是碎玻璃,而是你踩到了我们威海的螃蟹;如果你感到有些痒,那不会是皮肤过敏,而是有小虾爬到了你的背上。”李兆前对于日照的“宣传”充满自信也颇具感染力,“我曾经说过,来日照游泳,你可以把衣服埋在海滩沙子里,上岸后抖掉沙子,衣服不会脏。现在,真的有游客尝试着这样做了。”

广袤大地,碧空如洗,正是翱翔日;万里海疆,风正潮平,恰是扬帆时。

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新跨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正奋力向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