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责任如山

2007-08-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李志国 李生涛 本报记者凌翔 我有话说

他出资建立起山东省第一家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义务承担政府培训主渠道以外的残疾人就业培训;他先后为370多名残疾人进行免费康复训练,安置73名残疾学员在公司就业,却多次婉拒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他与多个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并主动安置19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重新点燃了他们的生命之火……

他,就是山东昌邑市康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宝宗。

责任,在爱心中萌发

1994年,王宝宗同村农民孙作礼在一次事故中不幸摔伤,造成下肢瘫痪。孙作礼上有父母,下有不到两岁的孩子,面对残酷的打击和治伤欠下的巨额债务,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几度轻生。得讯赶来的王宝宗将5000元钱放在孙作礼的炕头。几天后,一辆崭新的轮椅又送到了孙作礼家里。慢慢地,孙作礼可以下炕活动,后来还能坐在轮椅上给家人做饭了。接下来,王宝宗数十次出钱出车带孙作礼到潍坊、济南的大医院求医问诊,还特地从北京请来神经科专家为他进行治疗。当得知孙作礼神经坏死没有站立行走的希望后,王宝宗又资助他开起了一家小商店,孙家的日子重新充满了希望。

自打又多了这个残疾兄弟,十四年来,王宝宗平时只要有空就登门嘘寒问暖,按时为孙家送来煤、液化气等生活日用品。每年春节前,他都提前置办齐全年货送到孙家,就连孩子们喜欢的鞭炮都忘不了。

在热诚帮扶孙作礼的同时,王宝宗认识了越来越多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朋友,他都倾心相助。都昌街道的小女孩陈宁宁因车祸失去了双腿后,及时收到了他送来的轮椅;残疾青年徐建礼患白内障做手术,是他送去了急需的医疗费;数十名贫困肢残者因为他的帮助而装上了假肢;助残日,他为聋哑学校和福利建材厂送去200多套日常生活用品……

1996年,昌邑市残联筹建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特聘王宝宗为供应站经理。在资金、人员都紧张的情况下,王宝宗带上自己的积蓄跑北京去上海,购进了助听器、轮椅等数十种残疾人用品用具,组建起昌邑市第一家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从此,他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帮扶残疾人的事业中。在与残疾人心与心的交流中,他进一步了解到了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和精神上的困惑,康复助残成为了他的追求。为了扩大助残的资金来源,他又先后办起了电机厂、摩托车销售公司,建起了全国残联系统第一家轮椅厂,着手开拓一条“以副养主、康复助残”的新路。

责任,在奉献中延伸

2003年7月,一个现代化的残疾人就业培训综合服务中心在王宝宗的康达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对潍坊市范围内的残疾人进行免费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当时,尽管费了不少力气,第一期培训班只招到了二十几名学员,但王宝宗还是感到十分欣慰,因为埋藏在他心底多年的愿望和梦想终于实现了。随着他办的纺纱等企业的发展,这个服务中心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如今,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已达5600平方米,有标准教室6个,另设教学区、学生公寓、微机室、健身房、餐厅等,设有手机、电脑、家电维修班、推拿按摩学习班。中心对所有残疾学员吃住学全免费,并免费提供校服和所有日常生活用品。经培训后合格的,公司就地安排就业或帮助推荐联系工作。

38岁的姜平波是围子镇下肢残疾的农民,原来靠修理手表为生,生活比较困难。在服务中心学习一个多月后,回家开起了手机维修专卖店,生活日渐好转。提起给予免费培训机会的王宝宗,他有说不出来的感激。奎聚街道坡子村的刘伟民自小因患脑膜炎导致智残和聋哑,在这里经过刘淑华老师天天口对口地康复训练,出生后35年来,竟然第一次在父母面前喊出了“爸爸”、“妈妈”……

康达公司自成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来,总计已投入1050万元,举办各种免费技能培训班7期,培训残疾学员370余人,已安置就业或自谋职业者245人。他们还提供残疾人用品用具618件,为残疾人捐助金额达120余万元。

“要走进残疾人的精神世界,从灵魂深处给予真正的救助”。这是王宝宗对培训班老师们常说的话。为了方便残疾人,残疾学员通往教室、宿舍、餐厅、车间的必经之路全部铺设了无障碍通道。

责任,在感动中升华

今年5月的一天上午,昌邑佳乐家超市进来了一群特殊的顾客。他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拄着拐杖……40多人的长长队伍在众人注目下缓缓行进。一下子见到这么多残疾人,周围拥挤的人群先是有些惊奇,马上又让开一条路,不少人还主动上前或搀或扶或推,加入到这个特殊的队伍行列中。看到这一切,带队的王宝宗眼眶湿润了。今天他带着残疾学员们来超市,并不是为了购物,而是为了让他们主动接触外界,体会社会关爱,重新找回自信。

这些年来,王宝宗扶贫助残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他本人,也从情意浓浓的扶贫助残活动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感动。

昌邑市聋哑学校的刘淑华老师,退休后毛遂自荐,来到王宝宗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任教。令王宝宗和所有工作人员感动的是,刘老师一心执教却只字不提工资待遇的事。谈到自己的初衷,刘老师显得异常平静:“来这里任课,更多的是从心底佩服学校的创办者。我没有太大的本事,只有靠一点特长来帮帮这些可怜的孩子。”

让王宝宗感念的还有,那一次,又一期残疾人培训班结束了,一个个残疾学员们争着抢着、搂着抱着和王宝宗合影。合影后,每个人又都哭着不愿意离开。看到这一场景,公司请来拍照的摄影师十分感动,当即表示免除拍照费用,并说以后只要公司有事随叫随到,免费服务。

大爱无边。王宝宗扶贫助残的感人事迹,如一枚火炬点亮了人们的爱心,引领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扶贫助残的队伍之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