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思考

2007-09-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军法 我有话说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进高校德育教师专业化,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德育教师队伍尤为必要。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既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也凸显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规定:“学校

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德育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专家和教授。”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要立足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明确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德育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以新的视角去审视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完善专业化制度保障体系

制定规范化的高校德育教师专业标准。

美国学者赛克斯认为:“专业化依赖于两大策略:筛选和吸引。”前者是指严格依据专业标准筛选优秀人才;后者是指“运用报酬和激励手段吸引并留住”求职者。为此,必须制定规范化的专业标准,为高校德育教师专业化提供有效支持及科学依据。在师资选拔上,要严格执行专业标准,建立“准入制”,把好“入口关”,坚持贯彻“德才兼备、择优选拔”的原则,通过综合考核,把政治素质好、道德水准高、思想作风正、知识结构合理,有奉献精神、热爱高校德育工作的优秀人才及时充实到德育教师队伍中来,确保高校德育教师队伍的高标准、高起点。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高校德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打造“学术型”的高校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制度。”随着《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教师队伍管理日趋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然而,专门与高校德育教师队伍相适应的专业职务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聘任制度、评估制度、评优和奖励制度的不完备,又制约了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进程。完善的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包括专业职务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聘任制度、评估制度以及专业资格标准和审定制度、专业水平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专业发展的政策规定、专业化资格制度等相关法规。要通过加强对专业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切实保障高校德育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高校德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化水平。

构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贯穿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一体化是这支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进一步改革高校德育教师队伍的教育培养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德育教师的教育培养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师资队伍水平低、入口过宽、职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职前专业培养与职后专业发展脱节、课程体系混乱和学科专业性不突出等。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调整高校德育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针对高校德育内容的多学科性,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学科主干课程,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培养复合型师资;二是重视学科教育课程的开设。帮助职前教师认识所教德育学科的性质、高校德育的目标、原则、方法等,形成德育学科教育的正确理念,掌握高校德育的教育、教学方法;三是加大德育实践课程的比重。高校德育实践课程可以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见习和实习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模拟和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倡导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通过德育实践活动,使德育教师在职前受到多层次、多方面的实践锻炼。

(二)构建与德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高校德育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一个专业教师的发展过程,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高校德育教师专业化,需要职前的教育培养,更需要与教师专业成长相适应的职后培训。具体内容包括:一是针对适应期的培训,实现德育教师在职业角色、教学能力、知识体系上的转化,以尽快适应教师职业;二是探索期的培训,使德育教师在适应职业角色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提高教学技能;三是建立期的培训,鼓励高校德育教师更新、拓宽知识面,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强化德育教学的胜任度;四是成熟期的培训,帮助高校德育教师坚定专业信念,克服“职业倦怠”,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扩充专业知识,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理论、技术,探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成为“行动研究者”。

(三)坚持“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

“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指由多个德育专家组成的“教学诊断――评价与教师培训”小组深入高校,针对实际情况,在对德育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的基础上所实施的培训。“以校为本”的德育教师培训与一般教师培训的不同点在于,后者主要是帮助教师提高本体性知识,前者则主要是帮助高校德育教师提高条件性知识,是实现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应包括: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培训要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和评价为切入点,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帮助他们进行评课、评教,形成教学反思能力;通过培训,改进教师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构成学习型教师组织;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自主权。

创设有利于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良好环境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支持和影响人们活动的外部条件,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创设有利于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制度环境的创设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和规划,健全完善高校德育工作制度和机制,把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纳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切实抓出成效。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要深入研究高校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途径和方法。其次,进一步完善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相关政策法规,建立高校德育教师专业化的资格标准和评审制度、高校德育教师专业水平等级评估标准体系和实施办法,制定高校德育教师教育培训和管理条例等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制度化环境建设,实现依法治教。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要自觉承担起执法的责任,依法建立和完善制约机制,对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状况适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实现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发展环境的创设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尊重教师,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现实表明,许多高校在德育资金投入、时间安排、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措施流于形式。高校德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与教师的期望值和要求相比,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相比,往往存在较大差距,造成了高校德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高层次人才引进难以及教师学术水平偏低等现象。因此,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高校德育的投入,提高德育教师的待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争取改善德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为德育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广大德育教师安心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二是加强对高校德育教师队伍的管理,通过稳定现有高校德育教师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德育教师培训等方式,营造生动活泼的高校德育学术氛围,实现高校德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稳定的发展环境。(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