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关于天文科普教育
近期发生的月全食天象,在公众中掀起了又一轮天文科普热,天文教育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天文科普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近日,出席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第十一届一次工作会议的代表呼吁:中小学应开设天文学方面的课程。科
普工作者们认为,与其他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相比,天文学以神秘的宇宙作为研究对象,永远是激发人类好奇心和挑战人类想像力的重要源泉,是一门适合培养科学兴趣、创新素质以及诚信精神的学科。
目前,国内不但在中小学没有天文方面的专门课程,即使在大学阶段,真正有机会了解和学习天文的学生人数也非常少,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部分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国内在天文科普教育方面的欠缺乃至空白,少数学校与天文科普场馆开始携手致力于天文科普教育的探索和尝试。
目前我国中小学没有专门的天文课程,学生要想获得系统的天文教育是很困难的,为此,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积极呼吁在中小学开设天文课。北京天文馆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近年来在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中学和北京四中开设了天文课,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讲授不同的内容,取得了一些经验。
从2004年9月开始,北京天文馆在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中学开办了天文特长班,从初一年级新生中筛选出一个班,由来自天文馆的老师讲授天文知识,进行天文观测实践活动,每周两课时,从初一一直到初三。授课内容不讲高深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从认识星座入门,偏重动手操作望远镜、实际观测星空中有趣的天体,以此提高孩子们对天文的兴趣。之所以选择偏远山区的一所普通中学进行试验,是想让这项工作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偏远地区的孩子接触这些知识的机会少,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此外,远离城市灯光干扰的山区是观测星空的“福地”,晚上走出屋门就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这一点是城里学校的学生不具备的条件,这也是我们选择黄松峪中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孩子们在观测认星、使用望远镜方面有了一定基础后,我们准备让他们承担相应的带有科研价值的观测工作,争取培养出有一定水平的天文人才。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对天文知识的学习不仅没有让学生们的其他课程受到影响,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天文观测竞赛和全国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从2006年开始,我们又在北京四中高一年级开设了天文选修课,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给学生安排了天文基本知识、业余天文观测摄影基本知识以及动手观测实验等丰富的内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知识,如果再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天文内容,再结合最新的重大天象逐步深入到原理,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学科间做到融会贯通。目前稍感不足的是,学校从安全角度考虑,不支持学生到野外实际观测,这样就无法让孩子们领略真实的灿烂星空,只能在教室里欣赏照片。其实孩子们更渴望亲眼看到真实的壮丽银河,那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提高对天文学的兴趣,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对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很有帮助,对今后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将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学生们认识到,天文学和其他学科密不可分,研究天文要有深厚的数学、物理、外语基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动力和兴趣。
我们在天文教学方面所做的尝试得到了各级教委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以上种种尝试,能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小学天文教育路子。(作者为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