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鄂西北山区谷城县五山镇与北京民间环保组织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结下不解之缘。
3年前,追随先辈晏阳初的足迹,绿十字的创办人、毕业于中央美院的画家孙君及其志愿者带着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到五山,与迫切希望变革、甩掉落后帽子的五山农民及村镇县的领导一拍即合。孙君等人
通过苦口婆心的交流、讲座、培训,在城里都难以解决的不乱扔垃圾及垃圾分类,却在大山里的堰河村快速实施。一个月后,全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了两三个桶,开始了垃圾分类。村里竞选上岗的保洁员,定期入户收集,再将可回收物卖给从县里下来的收购者。不乱扔垃圾在村里逐渐成为习惯。村民牵牛出门会带上簸箕以备随时清扫,满是牛粪的路面终成历史。干干净净的堰河村更衬出山水的美丽,村民心情为之清爽、愉悦,从此告别了不讲卫生的陋习。村里逐步开始推行的各项有利于农民的改革,使村里有了新村规:“让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封山育林,不砍树,恢复天然植物林。”“建房有规则,不填塘、不砍树、不劈山、不靠路”“加速沼气池的建设”……现全村已有80%的农户建了沼气池,不用再烧柴了,90%的农户家中有了自来水,院里的茅坑改成与城里无二的卫生间。经过3年多的努力,过去这个又脏又穷的村子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山上有果有茶,水中有鱼有虾,圈里有猪有鸭,林中有鸟有花。村里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生活污水的治理工程也已起步。落成不久的村民之家又名生态屋里的桌柜纸笔,都是回收资源的再利用产品。堰河村处处有环保,到处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堰河村的成功经验正在当地推广,五山镇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干部考核的内容。堰河村成了襄樊市环保第一村、省建设新农村的典范,湖北省、建设部先后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堰河村远近闻了名。“五一”、“十一”长假都有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堰河村开天辟地有了旅游业的收入。
五山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当地政府、农民、民间组织的真诚合作,得益于尊重农民意愿、尊重自然举措的顺利实施。当地政府与农民认为,他们最缺的不止是钱,正确的理念比钱还重要。
开启民智,倡导文明,共建家园,是合作三方的共识。五山会越来越美好。
茶园
观看回收资源制成的笔
爱护环境已深入村童之心
沼气入户
环保小卫士
孙君与村民交流环保知识
收集各户分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