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血液”

2007-09-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小润 我有话说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能源紧缺正成为一大难题。开发可替代能源,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新能源产业峰会上,专业从事替代能源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清研利华石油化学技术有限公司,介绍了他们开发“复合无铅汽油”、“醇醚汽油”、“合成柴油”

、“生物柴油”等多项专利技术产品及其产业化生产过程,备受与会者关注。推出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北京清研利华石油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发明协会理事单位、中国节能协会理事单位、全国市场放心重点保护品牌单位、国内首家建立的符合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生物柴油企业。公司完成了近30余项发明专利申报,近10项已经授权,其中获中国国际专利金奖4项、国家发明银奖1项、欧盟发明特别贡献奖1项,并完成了ISO9000质量体系及ISO14001环境体系的建立。目前,在全国共有6个研发基地、11家产业基地,各类运营商、代理商和加盟厂家300多家。

在河北恒业化工公司产业基地,由清研利华与当地企业联合投资,采用清研石化专利技术,年产8万吨复合无铅汽油的项目正在加紧生产。类似恒业化工公司的加盟企业还有陕西延安的年产15万吨、甘肃省天水高新科技工业园的年产5万吨、甘肃省兰州市的年产30万吨复合无铅汽油工程项目等。目前,全国各加盟生产企业每天复合无铅汽油产销量达3000多吨,已有近10万辆汽车在使用该产品。在这方面,清研利华已成为全国替代能源行业的先行者。

复合无铅汽油也叫复合催化醇醚汽油,是清研利华技术人员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数万次的试验研发成功的。技术成果2006年9月通过鉴定,是目前国内各地生产醇醚汽油企业中,唯一通过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的。它采用清洁化工艺生产,产品不含铅等有毒物质,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产品生产过程中不用水,不耗电,更不会造成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同时,产品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既能单独使用,也能同常规汽油混合使用。相比而言更加节约,排放也达到欧Ⅲ标准。在性价比上,复合催化醇醚汽油原料来源丰富,储存及运输比较方便。

中国目前汽油消费量约为5000万吨左右,据估计,2010年的汽油需求量将接近1亿吨。若按石化汽油与复合催化醇醚汽油以9:1的使用比例计算,这种可节约替代石油资源的复合催化醇醚汽油每年潜在的市场需求为1000万吨,潜在市场价值为570亿元。

另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成果是QY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是以各类动植物油脂为原料,与甲醇或乙醇等醇类物质经过交脂化反应改性,最终变成可供内燃机使用的燃料。相对于石化柴油,它氧含量高,燃烧性能和动力性能好,具有较好的发动机低温启动性能;可以起到燃料润滑性添加剂的作用,增强车用柴油的抗磨性能;闪点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在阳光直射下易于自我分解,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尾气有害物质排放少,是环境友好型绿色燃料;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可再生性,不存在资源枯竭的问题。目前欧盟和美国的生物柴油产量和使用量正在快速上升,日本、韩国、印度、巴西、马来西亚等国也分别推出“生物柴油计划”,并制定减免税政策或补贴政策,鼓励推广和使用。国家“十一五”规划将生物柴油作为发展石油替代能源的重点领域,鼓励民营企业进行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引导生物柴油走向产业化。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生物柴油的生产质量标准,并开始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等。

清研利华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QY生物柴油技术的主要创新点是:国内外大部分工艺为传统的两步法即反应和提纯,年产量受到提纯用设备的限制,不利于推广普及。而清研利华开发的“一步法”技术,即除杂、脱色、脱质、酯化、分离等全部反应都在一个反应釜中完成,甲醇用量一步到位、不用分离,产品稍加提纯即可单纯或按相关标准使用,年产量大,设备相对简单,设备投资率远远小于“两步法”。这种优势,是其他生物柴油生产工艺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目前的柴油消费量约为9000万吨,生物柴油的销售价格大致在4800元/吨。若按石化柴油和生物柴油8:2的混合比率计算,中国目前生物柴油的潜在市场需求为1800万吨,潜在市场价值超过800亿元。然而目前国内的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还未超过100万吨,所以,生物柴油的发展空间很大。4月2日,清研利华与德国合作的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落户河北固安,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一步法QY生物柴油技术,工艺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后年利税可达1.5亿元。以自主创新谋发展

作为企业,要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一分力,就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公司负责人反复对记者说,清研利华作为研发性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的发展。在这条路上,他们有着独特的做法,积累了经验。

技术创新是发展之“根”。1996年,他们选择了进入石油替代能源研究方向作为自己的发展领域,并确定了复合无铅汽油、合成液体燃料为研究课题,相继完成了复合无铅汽油、合成液体燃料、生物柴油、乳化柴油、复合柴油的研发和知识产权申报,为日后市场化运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核心技术创新是发展之“本”。他们认为,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竞争力,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石油替代产品的技术研发中,清研利华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即催化燃烧剂,核心技术的控制方法是通过控制核心产品的供给来完成的。

加大创新投入是发展之“重”。创新需要投入。在清研利华,创新型投入所占份额超过公司利润的50%,主要用于科研设备更新、项目研发、技术中试、成果转换及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训。

创新体系建设是发展之“要”。在创新研究的同时,他们非常注重“创新技术专利化,专利技术标准化”。一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体系。每年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数十项发明专利。如何有效利用专利,涉及专利的申报、管理、规范、转化、保护等,为此建立了一整套自有知识产权体系。二是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由于在研发、推广技术成果时,往往暂时没有国家标准,甚至行业、地区标准也没有,只有依靠企业本身来制定。制定标准工作量大,工作强度及技术要求高,本身就是重要的创新。

引进使用人才是发展之“魂”。清研利华建立了考核、竞争、培训、培养和潜能开发等人才体系。建立了科研人员竞争上岗、课题立项、课题研发、技术中试、成果转换、商业化运作一整套完整的技术产业链模式,使人才引得进,有作为。

“引进来走出去”为发展之“策”。面对多元化、国际化的市场,企业的一系列创新技术研发成功、获得专利仅仅是开始,全面推广,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才是企业的责任。清研利华在各地研发基地和产业基地基础上,自2006年3月开始,又在山东、河此、辽宁等地重点打造生物柴油、复合柴油和复合催化醇醚汽油的产业链。

为实现“和谐发展,共享未来”的企业宗旨,清研利华明确了科研、生产和物流的产业链分工。清研利华的发展目标是,在全国选择500家有诚信、有实力、有市场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及百余家加盟加油站,共同开发复合新能源新燃料市场,共赢发展;建立“复合新燃料”项目基地并投入生产;建立复合无铅汽油、复合催化醇醚汽油、高清洁复合柴油、QY乳化柴油、QY生物柴油等合成液体燃料自主知识产权数据体系;到2008年,通过定期的加盟商交流会,合作升级调整,引进核心添加剂生产线并实现生产国产化;到2010年,引进国际资本,同时借助美国ADS公司实力,开办数十家合资加油站;之后开展资产重组,实施国际集团化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国内复合新燃料产、供、销一条龙体系的产业联盟,使其具备与现行中石化加油站雷同的盈利模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