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苏州园林 中华瑰宝

2007-09-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曲冠杰 我有话说

江左襟江带湖,东接尾闾,自古为佳丽之地,晋宋南渡,日渐繁华,至明清而极盛。致苏杭二州有人间天堂之誉,而武林以湖山称,绿水长堤,烟柳画桥,人如濡诗情。金阊则以园林胜,曲槛回廊,小桥池水,人如在画中。所谓春

兰秋菊,各擅胜场。而姑苏园林,更以中国园林之代表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长洲水木明瑟,吴门山川清嘉,二间之淑气郁结而为人文之会,百艺之府,状元之乡,进士之薮。潘江陆海,文采风流;名姝佳丽,锦心绣口。更有林下缙绅,海内商贾,赀财云屯,宝货山积。藉匠师之神工鬼斧,仰接天时,俯乘地利,借山凭水,园林兴焉。

古典园林,其来尚矣!殷周之圃囿,秦汉之上林,魏晋之金谷,隋唐之东都,宋元之西湖,见于契文载籍,形于诗画辞赋。二千年间,名园迭起,虽历经兵燹,而屡废屡兴,至明清而遍及江南,而以苏州称最焉!

自阖闾建城,园林肇造,梧桐之园,渺然难寻,馆娃之宫。犹有遗迹。晋有顾辟疆之名苑,戴仲若之宅园,唐有任晦之池园、甫里之别墅;宋有苏子美之沧浪,范致能之石湖。元以释氏之兰若,衍为佛祖之狮林。下及明清,臻于极盛:韩永熙葑溪之堂,文衡山停云之馆,唐六如桃花之庵,顾芝岩凤池之园,为数三百余,遍及城内外。

而今之所存,不过什二,然多为精华之所在。烟水亭廊,“沧浪”寓《渔父》之意;池沼塔影,“拙政”取《闲居》之文;幽径奇峰,“留园”号“名园之冠”;竹外渔隐,“网师”称“小园极则”;洞壑幽深,“狮林”以峰林独胜;池畔芹庐,“艺圃”以庭院见称;飞梁绝壁,“环秀”叠山创“钩带”之法;成双作对,“耦园”夫妇建偕隐之园。楼台浮水,“退思”有“补过”之意,此九园者,皆属世界文化遗产,诚园林之翘楚。他如“怡园”之广采博取,“曲园”之“曲中求全”,“鹤园”之游廊花窗,“半园”之皆取其半,五峰之湖石伛偻;“听枫”为“红梅阁”之旧址,“惠荫”为“治隐园”之更名,如此类者,所在多有,虽未跻身上列,却也别具风韵。更有近年新筑,赓续前尘:虎丘塔影,借入“净园”,廊榭依山,“澄怀”近水;灵璧“庆云”,移镇“静思”,“鹤桥”翼展,“落霞”风来。虽尚未能并驾前代,而或有望收承启之功焉。

自明末计成,撰述《园治》,后之来者,多有论列,童?、梁思诚、刘敦桢、陈从周、皆其中之尤著者。论者以为,姑苏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方寸之内精雕细琢,咫尺之间再造乾坤。精思巧虑,缩地移天。循阴阳五行之理,达天人合一之境。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姑苏园林深得山水真趣,动静相映,故叠山理水并重。山贵脉通,水贵源活,山为骨架,水为血脉,花草树木为毛发,水随山转,山随水立,骨血通畅,毛发滋焉。

花木之置,辨阴阳向背、上下高低,时令节候,因地因时以置宜。或取其奇,或取其古,或令其隐,或使其显,以成清幽、轩敞之境。

楼台亭榭,廊桥厅馆之设,高下大小,参差错落。长廊覆道,收勾折连绵,曲径通幽之效;洞门漏窗,有似断实连,交映转折之妙。牌匾楹联,引人生涵咏之雅兴;桌椅几案,令人兴思慕之情思。

故姑苏园林,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凭栏临池,登楼涉桥,可游赏,可静观,可仰视,可俯察,一步一景,步移景换;诗情画意,意境深邃。是“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故专家评曰:“一脉相承而千变万化,雅中见俗又俗中见雅。”“取法自然而超越自然,穷极巧思而不见巧思。”洵为中华文化之瑰宝,世界园林之极至也。

如今姑苏园林声名远播,四海向风,冠盖络绎,游人接踵。相关读物,亦如春笋之生,然大同小异,浮光掠影。今友人惠赠《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为《世界遗产・中国丛书》之一种。披阅一过,实有别开生面之感。是书图文并茂,所刊图片,多为新摄,出自名流之手,或局部,或全景,精微清晰。所载文字,清新流丽,亦多专家所撰,或论述,或赏析,深入浅出。

此书最大之特点,在于搜罗全面。姑苏著名园林网罗殆尽,不甚著名者,亦择精选入,更有今人所营造。既有整体系统,又有精巧细部,可谓全面展示姑苏园林风貌。另一特点在于侧重赏析。叠山造水之法,建廊辟窗之用,花木设置之规,匾额悬挂之由,动静之理,隐显之则,由古及今,斟酌品味,融铸文史哲美,出之以清辞雅句,此尤为有别于他书,而为编者所注重者也。

最可感者,主编冯君朝雄,曾罹车祸,必死而生,但终留残疾,颇艰于行。而冯君并未消沉,发奋为雄。二十余年,夙夜黾勉,终有所成。《苏州古典园林》即其硕果之一,复有《走进苏州平江》与《走进上海朱家角》先后问世,其勤勉可知矣!人书俱佳,余故不辞固陋,而乐为之撰文推介也。

《苏州古典园林》 冯朝雄、范贻光主编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