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修旧缘何难如旧

2007-09-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户华为 我有话说

最近,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午门修建工程大面积倒塌,不仅使国家数百万元投资付诸东流,也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遭受损毁。明皇故城历经岁月风雨,整修城墙却因一场梅雨坍塌,如此怪象引发了不少议论和

思考。

2003年明中都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有关方面多次表示将严格遵循古建筑修缮原则,尽量保持原有风格,力争修旧如旧。如今,多数整修城墙竣工仅年余时间,却突然倒塌。尽管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调查,但是与历经600余载风雨沧桑仍屹立至今的原城址相比,整修城墙的质量令人怀疑。按常理来说,以今天的科技水平和施工条件,打造固若金汤的工程并非难事,为何新修的反而如此脆弱,甚至比不上老祖宗的断壁呢?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在规划、管理和施工诸环节上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文物界奉行“修旧如旧”原则,即在维修时按照当时的历史材料,运用当时的工艺,尽力恢复“完整”的历史原貌,其目的不仅在于文物修复本身,也在于恢复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价值内涵。然而,“修旧如旧”时常造成人们对于某些环节特别是质量问题重视不够,以致古迹维修和复建多次出现新修的质量还不如古旧遗迹的尴尬局面。尤为可怕的是,豆腐渣工程一旦侵入文物古迹领域,其带来的损失和缺憾将是无法计量和弥补的。

除了质量上的修旧不如旧之外,这一工程采用的原遗址废墟覆盖式的修建方案也遭到质疑。一些专家担忧“砌新墙,把老城砖蒙在里面,修整出来的还是皇故城吗?”甚至有人比喻:“明明是一个满脸沟壑、长髯飘拂、充满苍凉美的祖宗级的老者,偏偏要将他拉皮、剃须,扮成小伙子去跟青春美较劲。”事实表明,这些担忧并非多余。作为遗址公园,本应以保护原貌为最高原则,过多的整修复原难免有狗尾续貂之嫌。包裹在旧城址上的新墙,不仅掩盖了历史流传痕迹和残缺美感,也破坏了原有的整体风貌和文化底蕴。这种“修旧”很难“如旧”。

文物古迹“修旧”究竟能有几分“如旧”的疑问一直萦绕于人们心头。不仅材料、质量、外观风格和某些具体细节修复有难度,而且建筑周围的情境氛围、时代人文背景、历史功能以及历史情感,几乎都难以复原。若缺少直接的原始证据,则宁可维持其“不完整”现状;热衷修复、美化、改造甚至搞仿古式的假古董,往往会迷失于伪价值命题之中。

原汁原味的古风遗韵和岁月沧桑很难通过那些“如旧”的建筑保留下来,更何况做到“如旧”亦非易事,加之某些人为因素,搞不好就会造成“保护性破坏”。因此,对原始的遗迹,除了进行必要的修缮和抢救性保护、修复之外,毋宁尽量保存其原有样态,毕竟有时落寞沧桑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和真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