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去红色幕布的一刹那,孟二冬教授的雕塑一下子沐浴在暖暖的秋阳之中。
微风掠过暗黄色的铜像。孟二冬的眼睛平静而深邃地望着远方,嘴角有淡淡的笑意。前方,是开阔的校园,朝气蓬勃的学子;身后,是八个大
2006年的春天,49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带着对讲台、对亲人、对师友无限的眷恋远去,而在这个瓜果飘香的秋日,又仿佛魂兮归来。
在第23个教师节来临的第二天,在孟二冬曾经学习、工作过的母校安徽宿州学院,他的家乡父老,用孟二冬纪念馆的落成来表达对他的思念。
纪念馆静静地坐落在图书馆一隅,每个来图书馆的学生都可以顺便拐进来看看。面积不大,但孟二冬一生的轨迹、平淡中的精彩,尽在这里浓缩。从为学、为文到为师、为人,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到勤勉踏实的教坛英模,从照片、著作到学生亲手折的千纸鹤……往事历历在目。
孟二冬年近八旬的双亲来了。他们仔细地看着,表情平静而庄严。有一幅照片,孟二冬和同事的孩子放风筝归来,一大一小张开手臂,做出要飞翔的样子。母亲驻足良久,脸上露出微微的笑意,仿佛又看到儿子的童心。两位老人深明大义,当初家人把报道孟二冬事迹的报纸藏了起来,但老人还是看到了。在淮海战役前就参加革命的父亲,反过来坚强地安慰孩子们。老人对记者说:“二冬去世,对我们是无法弥补的遗憾,但是想到他为学生、为国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又觉得欣慰。”
“你爸爸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孟二冬的女儿孟菲又一次仔细地读着胡锦涛总书记写给她的回信。六年来,她第一次回到父亲的家乡和母校。她说:“爸爸逝世后,总书记给我的回信,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使我受到极大的震撼。爸爸没有什么物质财富,但他诚朴率真的人格,爱岗敬业的志趣,豁达刚毅的性格,乐观进取的精神,都是我永远的财富。”孟菲已是北大一名研二学生了,她的志向是将来像爸爸一样,做一名人民教师。
站在1978年入校时的合影前,孟二冬当年在宿州师院读书时的同学畅叙别情,谈的最多的还是二冬。在一张孟二冬参加跳远比赛、高高跃起的照片前,在中学任教的闫连侠说,二冬爱运动,他在宿州学院创造的跳高纪录保持了20多年。他说,他要向二冬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陈世魁更是孟二冬纪念馆的最早发起人之一,他在开馆前写下一篇小文:“二冬,还记得那些日子吗?我们同居一室,你常伴孤灯到子夜,难舍书卷至三更。走进纪念馆,我总觉得你没有走,只是到另一个地方继续读书、教书、写书……”
作为曾经长期跟踪报道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的媒体,本报赠送给孟二冬纪念馆的则是刊登长篇通讯《时代英雄交响曲――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富有生命力的执著追求》的报纸金箔版。孟二冬当年的班主任周治杰说,他就是从这篇报道里,读到了阔别多年的学生的感人事迹。
在“缅怀”部分的展板前,义务讲解员突然哽咽难言。这名大二学生并没有见过孟二冬,但孟二冬的故事和精神,在宿州学院口耳相传,已成为每年新生入校教育的第一课。在演讲比赛中,学生们用孟二冬精神激励自己;在高校职工荣辱故事会上,宿州学院的老师深情讲述“孟二冬的故事”,获得如雷掌声。宿州学院现在有30多支志愿者团队,有90%以上的学生参加……“孟二冬精神正在成为宿州学院的大学精神,时刻激励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的学生。”宿州学院党委书记储国定、院长桂和荣说。
将孟二冬精神视为宝贵财富的,又何止他的母校。在同时举行的宿州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一位教师代表说:孟二冬是我们宿州所有教师的骄傲和楷模。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说:要让纪念馆逐步成为对教育工作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载体,成为对青年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大讲堂。
孟二冬生前曾支教的新疆石河子大学教师李赋也来到了这里,他说,在石河子,孟二冬的事迹已被写成诗、谱成歌,在师生中间传唱……
二冬精神在,颂歌万年长。他的同学张雪涛还记得,有一次和二冬边走边谈,直到夜幕降临,二冬说:“人生是短暂的,能给后人留下点墨迹也就是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其实,何止是墨迹,后来者在用别一种方式,无限延长孟二冬的生命和精神。(本报宿州9月11日电)(标题书法:沙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