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第五本通俗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近日与读者见面了。初读之后,获益匪浅,感慨良多。我认为,这本书有如下突出优点。
一是有的放矢。“的”就是问题,“矢”就是理论。凡理论必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不成其为理论。但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类型。科学上有些问题与实际
二是对症下药。这里说的“症”是一种比喻,指的是人们心中的问题。有问题而得不到解决,无异乎有病得不到医治,“患者”的焦虑可想而知。良医治病,贵在弄准病情,而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此道理。有的文章回避症结,隔靴搔痒,答非所问,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决不可取。人们不满意这样的理论文章,认为大而且空,八股气颇重,虽无错误但并不解渴。这本书力矫此弊,直面问题而不回避难点,摆事实、讲道理,条分缕析,能使人茅塞顿开,这是极为难能的工作。
三是情理交融。理论文章的根本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道理”。我们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作品,不仅为理论内容的深邃所折服,也为炽烈的激情所感染,这是大家都有切身感受的。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我以为,无情未必好文章。作者和读者都是有感情的活人。冷漠枯燥的语言,即使道理正确也很难引人入胜。这本书以确凿的材料和严密的逻辑为依据,同时字里行间又饱含激情,力图使读者信服和感奋,也是一大成功之处。我这里说的情理交融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在感情上与读者交流。有人似乎以为写理论文章就得摆出某种架势,拉出“理论腔”,用居高临下教训群众的口吻宣布一连串不容置疑的结论,而道理又不多,这只会令人反感。这本书的作者是以群众一员的身份与大家促膝谈心的,娓娓道来,不强加于人,群众当然愿意听。
四是形象生动。事实、逻辑与形象不仅不互相抵触,而且相辅相成。理论文章单靠形象当然不行,但形象又是不可缺少的。通篇从概念到概念的文章,读来沉重晦涩,一般不受欢迎。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个贴切的比喻,一句大家熟悉的成语,如果运用得当,同理论联系起来,可以相得益彰,趣味横生,起到意想不到的点化和启迪作用。这本书在运用形象方面也下了艰苦的工夫,还配了相关的图表和照片,插进了“网友提问”和回答,生动活泼,大大增强了理论对读者的吸引力。
五是言简意赅。理论作品的篇幅大小取决于多种情况,从巨著到短篇都有存在的理由,不可一概而论。但即使是卷帙浩繁的鸿篇巨制,也还是以言简意赅为好。拖沓冗烦,芜杂寡要,终究不是上品。欧阳修夸奖秀才吴充的文章初看起来“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耳。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以简练的文字讲清深刻的道理,才是真本领。本书所论的18个热点问题,解决起来都是非常繁难的,但全书不过十几万字,平均每个问题不过几千字,而道理基本说透了,这是难能可贵的收获,也为如何写通俗理论文章开了好风气。(作者系武汉大学原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