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沈阳9月14日电新学期一开学,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营子中学初一(1)班的于东伟同学特别高兴。从今以后,她不但不用像先前那样自己背着桌椅上学,而且她的学校还拥有了城里学校才有的微机室、语音室和多媒体电教室。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4300万元,在县城新建第三、第四初级中学,明年
地处辽宁西部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但在对教育的投入上,却从不吝啬。从2003年到现在,不到四年时间,累计用在教育“硬件”建设上的投入已达1.18亿元,散落在全县各乡镇的四所高中12000多名学生全部搬进了县城里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在辽宁省率先实现了高中教育城镇化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据县教育局领导介绍,近3年来,全县的学校建楼最多、变化最大。县第二小学和第三小学推倒重来;县蒙古族高中城西分校征地新建;职教中心新建一个教学综合楼。2003年投资2450万元,新建占地105亩的第三高中,2005年又陆续兴建第四高中、扩建职业技术专科学校、第二初中……如今,不但全县高中全部集中到了县城上学,而且县城三所小学全部实现了楼房化。第三高中3249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105亩;第四高中学生3300名,拥有一幢建筑面积为365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县县委县政府的21个部委办局至今仍挤在一幢有着26年历史的狭窄老楼里办公。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和新闻股长挤在一间屋里办公,外宣办5名同志的办公室只有15平方米。1975年就到政府大院上班的杨秋成对老楼很有感情,他现在已经是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讲起老楼的问题,他如数家珍。他说:“不说别的,就说顶楼吧,60%的房间都漏雨。有一回,外面下大雨,雨水漏到4楼房间后,又顺着地板渗入3楼,就连县委书记李军在3楼的办公室都滴滴答答地下起了‘小雨’。”
据杨秋成介绍,这三年,是县里经济高速发展期,GDP增幅每年都在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增幅达到50%,但是县里领导研究来研究去,最后还是决定暂缓改善办公条件,留下更多的钱办教育。前一段时间,他们在政府大楼楼顶重新做了一遍防水,继续使用,而规划占地92700平方米的第三、第四初级中学的新建工程,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预计明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