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溯史料本源 循学术规范

2007-09-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郁贤皓 我有话说

《册府元龟》是宋初四大书之一。其成书经过和此书的价值,周勋初先生在《校订本・前言》中已作了详细的说明。这里我只想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举一些实例,谈一下对此书的体会。《册府元龟》的主要内容,是汇集唐五代以前有关历代治政方面的资料,以供统治者借鉴。其中有不少史料今已失传,赖《册府元龟》记载得以保存,所

以,此书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都很高。我在从事《唐刺史考》和《唐九卿考》撰写的过程中,曾大量使用过其中的史料。如《册府元龟》卷一六二:“[开元]八年五月,置十道按察使,八月,……宣州刺史霍廷玉充淮(江)南西道按察使。”又六二六:“玄宗开元十年,……又以江南道按察使、宣州刺史霍廷玉为右骁卫将军。”这两条材料说明,霍廷玉开元八年至十年在宣州刺史任。而两《唐书》、《唐会要》及其他典籍皆未见记载。唯《全唐文》卷二六八武平一《东门颂并序》说:“东门者,前刺史平阳崔公庭玉、今长史京兆韦公?先……所创构也。……使君名?,字庭玉。”按《唐御史台精舍题名》卷一有霍庭玉,劳格、赵钺引武平一《东门颂》,以为“崔庭玉”为“霍庭玉”之讹误,其说是。《东门颂》云:“阉茂岁太冲日,公将伏奏洛师。”按“阉茂岁”指太岁在戌,当指开元十年壬戌。《宝刻类编》卷三:“《修东门颂》,武平一撰、书并篆额,开元十一年立。宣。”与《册府元龟》记载相符,证知“崔庭玉”必为“霍庭(廷)玉”之讹。可见《册府元龟》此条材料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又能订正《全唐文》之误,具有重要的文献校勘价值。

《册府元龟》具有重大的学术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但过去学术界对此认识不足,使用并不广泛。一个重要原因是:《册府元龟》中所收的资料都不标出处,查找不便,所以许多学者不愿引用此书。此次校订本最重大的贡献,就是弥补了原书的缺憾,对其中的大部分条文都作了溯源工作,找出材料的本源,并对照比勘,力求恢复史料的原貌。众所周知,周勋初教授历来非常重视资料来源,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接受中华书局委托撰写的《唐语林校证》,就是非常认真地对该书每条材料的出处作了细致的发掘,并对原书的情况及作者事迹都作了深入的考证。此次,他又带领一班人马,对《册府元龟》中的资料出处做了大量细致的溯源工作。现在我们翻阅校订本每卷后面的“校勘记”,就可发现溯源工作做得非常精细,从《左传》、《史记》到《旧五代史》的历代史书,都被充分运用。《册府元龟》的大部分条文,都找出材料的本源,并对照比勘,补、删、改、乙,力求恢复史料的原貌。如卷二一五“闰位部・招怀”中“文襄初为东魏大将军”一条,就据《北齐书・文襄帝纪》改、补、删24个字、词、语。说明此条出于《北齐书・文襄帝纪》。卷二二一“僭伪部三・勋伐”“后赵石勒”条,据《晋书・石勒载记》改、补、乙、删达37个字、词、语句,并指出《册府元龟》有删节不当之处。说明此条出于《晋书・石勒载记》。类似这样的校勘兼资料溯源,全书皆是。反映出校点者工作态度非常认真、谨慎。校点者为此书的资料溯源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前人对《册府元龟》不太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宋代原刻本早已亡逸,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的明刊本,其中文句误、阙、衍、倒很多,没有校点,阅读很不便。此次校订本以明本为底本,以宋本作为重要的参校本,对原书中的误、阙、衍、倒都作了校改,这又弥补了原书的缺陷。这是校订本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笔者粗粗翻阅数卷,发现据宋本和各种文献典籍校改者极多。如卷四十至四十五,据宋本改、补、删、乙的即有250多个字、词、句,卷五十六至六十,则有300多个字、词、句。说明底本的讹、脱、衍、倒的文字确实很多。如卷四二“帝王部・仁慈”:“太(大)和元年四月,出宫女一百人。中人押送,权于两街寺观安置。”原来明本“寺”作“等”,显然文意不通,现据宋本改正,意思清楚,文字也通畅了。校订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规范,每卷都写下了详细的“校勘记”。校订本对原书中明显的错误,都据宋本或有关典籍予以改正。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此校订本不惜花费巨大劳动,编制了全书的人名索引,给广大学人查稽《册府元龟》中所需的历史人物资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也是本书的校点者为学术界作出的重大贡献。

总之,《册府元龟》校订本是近年来少见的穷究史料本源、完全遵循学术规范的古籍整理巨著。可以说,这是一部古籍整理的典范之作。我们应当深切感谢25位校点者作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当感谢凤凰出版社,在当前出版事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不惜经费来出版此书,显示出出版社领导重视学术事业的魄力和决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