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历久声传远
当“和谐与和平文化标志――太和塔”设计方案征集于8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经公布,立即引来热烈响应。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牵头实施建设的太和塔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征集范围包括:太和塔设计方案、芷江和平园整体规划两个部分。应征作品要求原创,既要体现神圣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出席了设计方案征集启动仪式并讲话。担任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的两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五位全国政协副主席专门发来书面讲话。蒋正华副委员长指出,党和政府多次强调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和主张,这是对国内国际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国内国际和平文化的深刻继承和丰富。衷心希望太和塔设计方案,能够具有国内外和平文化内涵,从而以固体建筑的形式,成为昭示我们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文化标志。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李靖告诉记者,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太和”,是指最高境界、最高层面的和谐与和平,修建太和塔的目的是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用“塔”这一建筑形式加以体现,表明和谐与和平文化永恒延续和世代相传。设计中的太和塔与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倡导在孔孟故里――山东济宁修建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和在伏羲故里――甘肃天水修建的“中华始祖文化园”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同文、同宗、同愿”的特征。
和平老人遗念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我国建设永久性和平文化标志的动议来自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生前担任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的程思远很早就提出建设太和塔的理念和建议,即使在病重期间,仍念念不忘倡导和谐与和平文化,关心太和塔工程进展情况。
在充分调研和考察基础上,2006年,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修建和谐与和平文化标志太和塔。
88岁的王光英先生专门为启动仪式写来5000多字的信函。他说,太和塔工程启动可以慰勉程思远先生在天之灵,激励我们所有同志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决心和信心。太和塔建设也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开始实施建设的第一个重要文化标志,它将创建和积累把深刻文化内涵转化为固体或雕塑的经验,为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贡献。
受降名城沐惠风
“纪念战争胜利的建筑,法国巴黎有凯旋门,德国有柏林墙,但在我们国家却没有这种标志性的文化品牌。而湖南芷江就有这方面的潜在价值,理应将芷江建成中国的‘凯旋门’!”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在湘全国政协委员姚守拙院士的一份提案,使具有2200多年建制历史的芷江县再次被人们所关注。
芷江是中东部地区连接大西南的交通要道,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建成了盟军远东第二大机场,闻名于世的“飞虎队”就驻扎于此。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侵华日军降使今井武夫又在这里代表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无条件投降。芷江这座“受降城”从此蜚声海内外。
在太和塔设计方案征集启动仪式上,当年曾与程思远先生一起倡议建设太和塔项目的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委员楚庄代表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特别是代表参加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工作的民主党派的同志们,提出了以在湖南省芷江县建设太和塔为契机,全面弘扬和谐文化,开展天地人和行动的倡议。
楚庄认为,在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下开展的太和塔项目,千万不能搞成形式主义的东西,搞成哗众取宠、纸上谈兵的政绩工程,而要以建设太和塔项目为契机,努力研究和弘扬和谐文化。
向世人传递和谐、和平与合作理念的太和塔落户芷江意义深远。通过包括太和塔在内的文化品牌的打造,芷江不仅盘活了旅游文化资源,使县域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更使芷江国际和平城的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