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新调整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2007-09-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 我有话说

符淙斌 气候学家。1939年10月出生于上海市,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气候专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2007年获得瑞典哥德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国科联执行局委员等职务。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类在地球环境变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洁净、安全、富饶的地球,然而不幸的是,人类正面临着地球环境加速变化的严峻考验。自188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有两次明显升高,第一次是上世纪20-40年代,增温幅度是0.3度;第二次是1980年以来的增温,幅度达到0.6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陆地的干旱面积增加了两倍之多。最近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长速率与前一时期相比增加了30%。目前,地球表面的森林和草原,特别是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以每年2.2%的速率递减。

这些环境变化主要由什么原因造成?科学家的观测和研究结果证明,是人类在推动环境的加速变化。过去100年中,世界人口大约增加了4倍,谷物产量增加了2倍,能源消耗增加了6倍,工业产值增加了40倍……今天,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范围之广和强度之大,足以对整个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凭借高度发达的智力和想像力,人类已经能够完整地理解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并重新调整和确立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在此基础上,人类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人类圈”(Anthroposphere)和“人类纪”(AnthropoceneEra),第一次明确阐述了人类在地球环境变化中的核心地位。

在传统意义上,地球系统有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人类圈”把人类单独从生物圈中分离出来,它既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又对整个地球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人类纪”概念是由著名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先生提出,这个概念确定了人类在全球变化中的核心地位。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是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行为,包括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等,从而使地球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人类活动促使广义季风系统概念产生

在广阔的地球系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季风亚洲。所谓季风亚洲,就是以季风气候为主要特征的地理单元。这里养育着57%以上的世界人口,几乎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依赖于季风气候及其变化。季风气候直接影响这个地区的水资源、空气质量以及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并间接影响农业、工业、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季风亚洲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它是目前世界上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最近几十年的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和强化农业等人类活动,使得季风亚洲成为温室气体、黑炭气溶胶和其他炭物排放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

如此强烈的人类活动是否会影响亚洲的季风系统呢?研究发现,大气中黑炭气溶胶含量的变化与近几十年来南涝北旱的现象有某种关联;而自然植被的不断破坏导致亚洲冬季冷风的增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提出了广义季风系统概念,并启动了“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计划(MAIRS)”。计划的核心不仅仅把季风系统看作传统气象学的概念,还在考虑了人类影响情况下,将季风系统看作一个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耦合系统。

这种科学思想得到国际科学界的认可,研究目的是进一步认识季风区域环境变化中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贡献,为制定战略方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计划要回答的问题包括:在人类引起土地、水和空气变化的状况下,亚洲季风系统究竟能否适应?季风系统的变化是否会使亚洲社会变得更加脆弱?季风亚洲的变化将对全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今天,我们地球环境的变化正在加速,并且把地球生态系统推进到一种新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地球的历史上找不到先例,这正是人类面临的最紧迫挑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