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发生机制对整体论进行形态划分,可以分为预成性整体论、构成性整体论和生成性整体论等三种形态,它们同时也代表了三种思维方式或论证方法。
●预成性的整体论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曾经长期主导着人类的思维规范;构成论对近代科学和
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影响是巨大的;生成论作为方法论具有极强的人文特性和超越特征。
●三种整体论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价值,预成性整体论适宜于处理各种背景性起源性问题,构成性整体论适宜于处理当下性随机性问题,而生成性整体论更适合处理有关整体的层级跃迁问题。
《光明日报・学术版》2007年7月17日以《科学研究的新途径――整体论》为题,发表了一组关于整体论的文章,对国内整体论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由于上述文章主要从不同角度围绕反还原论展开讨论,并没有专门描述一般整体论的样态,这就为下一步的探索留下了空间。作为一种补充,本文尝试讨论整体论的一些形态学上的特征。虽说形态学起源于生物学,但西方学者斯宾格勒和汤因比都在人文科学领域使用过这一方法,从而建立了文化形态学和文明形态学。因此,用形态学考察整体论也该是适合的。
整体论是关于整体的理论。由于对整体的性质和地位特别是整体与要素的关系理解不同,导致了不同形态整体论的出现。根据视角不同,整体论可分为认识论意义的整体论和本体论意义的整体论,而这两者又不能截然分开,因此这里暂不作严格区分。在目前还没有更合适的方法时,我们按照发生机制对整体论进行形态划分,由此得到预成性整体论、构成性整体论和生成性整体论等三种形态,它们同时也代表了三种思维方式或论证方法。
预成性整体论
预成性整体论也叫先验整体论,这主要是从认识论角度来称谓的。它在发生学上指的是一种原初性的整体论,即整体在起源上先于部分而存在,整体具有不可剥夺性,部分不过是整体中的部分。宇宙起源中所包含或潜蕴着的整体性是其基本的物理根据,20世纪以来量子力学关于微观粒子相互缠绕和对极早宇宙内在黏结的揭示,都再一次证明了这种先在的整体性的存在(孙慕天《新整体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这样的整体对一切后来者包括人类,都具有先天的不可入性,成为一个必然的本体论前提。
预成性的整体论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曾经长期主导着人类的思维规范,特别是体现在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和文化哲学上。宗教信仰主要表现为天或神作为人类生存世界的一个至大悉备、无所不包的整体性大前提而存在;历史传统主要表现为强调文明的历史沿袭或文化保持上;文化哲学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历史寻根性的还原论论证形式。结果,预成性整体论论证所遵循的逻辑就主要是形式逻辑,用现今的说法即是分析性命题。而按照西方近代以来主流哲学的观点,先验论证并不能产生新知识。预成论中的价值观是按照时间优先性而遵循从前到后的自然顺序展开的。它由于过分地突出了整体的先天地位和作用的不可动摇性,因而难免存在先天的总体性暴力倾向,也在一定意义上遏制了个体后天创新性的发挥。所以,不妨将其称为自然的逻辑或“暴力”逻辑。
预成性的整体论在今天依然有其存在价值。不必说许多现代科学领域如宇宙学、量子力学等还在展示其巨大的潜力,就是在文化领域也依然充满活力。比如,在价值观上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别方面的需要而伤害事物整体,这种思想就是预成性整体论的;我们所强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等也都是以预成性的整体论作前提的。而在认识论上,所有的本体论承诺都是以预成论作前提的。当然,预成性的整体论也存在严重问题,主要是由于它的某些特性而经常被作为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控制的精神工具。这也是它最惹人批评之处。
构成性整体论
构成性整体是指通过要素的组合而形成的整体,也即是相对于部分整体具有派生性,是第二位的次一级概念。构成性整体论的基本思想是,宇宙中万物的运动变化皆是其基本构成要素的分离与结合。由于它强调整体来源于部分或要素,以及整体的功能可以通过分解为要素而获得解释,也就是“化整为零”、“还整为零”,所以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称其为“拆零”法(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构成论最早的典型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元素论和伊壁鸠鲁等人的原子论,但在西方早期,构成论并没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到了近代,构成论在冲破中世纪信仰主义的先验论思维方式之后才成为主导性的科学世界观,其主要表现是牛顿的机械力学及其机械论世界观。毋庸讳言,构成论对近代科学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影响是巨大的,没有它的出现,就没有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伟大进步,更不会有今天的全球历史。
按照要素关系的复杂程度,构成性整体论在当代的典型形态主要有机械论、博弈论和系统论等。机械论突出的是实体性要素间的组合,这是一种线性模式的外在相关论,物质无限可分论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机械论还看不出要素间的具体功能联系,而博弈论则增加了不同要素间的优势竞争,突出了要素的功能选择和要素间的功能差,以及要素关系的多样性。它已经以自己的方式显示了要素的不同选择导致合作后果的某种不确定性,只是要素间的这种联系仍然是外在的。系统论比它们进步的地方在于彰显了要素与整体间的功能关系,强调要素间不同的功能组合与搭配所带来的整体后果。在这里,由于要素本身具有不可入性,因此从整体出发看要素间的联系也还是外在的功能性关系。
由于构成性整体是现实合成式的,因此同时性原理是它的第一前提。鉴于整体在构成的过程中存在不同量的要素及其关系选择或博弈,因而它所遵循的思维逻辑相应地也就是“数理”逻辑。博弈体现在社会运行上就是市场规则或资本的逻辑,它比形式逻辑多了一个智力干预器,相对于预成性整体论的“暴力性豪夺”,也就成了智能性的“巧取”,这是一种智慧的狡黠,所以也可叫智性的逻辑。
中国古代“盲人摸象”的寓言已经变相指出了构成论的局限,哥德尔的数学不完全性定理则从根本上证明了构成论计划的破产。但今人所反构成论的,主要是指它将整体全部还原到局部或要素来解释的还原论态度,因为这实际是要素主义或个体主义在整体思维上的另一种体现。还原论是预成论和构成论的共同特征,只不过一个是从整体出发,一个是从要素出发罢了。但预成论的思想长期以来已遭解构,因而对构成论思想的解构就成了当下反还原论的主要任务。还原论思想的基础是因果律,而因果律的前提是连续律,也就是事物的变化不存在超越现象,这当然是辩证法理论和今日的非线性复杂思想所不能接受的。
生成性整体论
生成的英文是issue,又有露出、脱颖而出的含义。生成是指一事物源于某种东西而出现但又不能通过还原方式化回该物的情况,它的具体结构是“生―成”,“生”是开端,“成”是结果。生成首先是个事实,既是事实,就不可消除。由于线性问题都是可还原的构成性的,因此生成性问题必然是非线性的跨越性的。生成论不同于预成论和构成论,中国古代的生生哲学和希腊的种子思想是其最早的形态。而在现代,它主要是基于复杂性和有机体理论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世界观。此外,解释学关于解释间距合理性的论证,“后”现代理论所表达的差异思想等都具有生成的意味。生成论主张在复杂性的系统中由若干要素在特定条件下(如涨落机制)所形成的整体,已经具有了新的属性和特征,不能通过还原的方式在各要素中获得解释。这是系统由一种平衡到另一种平衡的突现或跃迁,也是大多数复杂系统运演的基本现象。
生成论作为方法论具有极强的人文特性和超越特征。按照生成论,我们总可以进入某种关系――后验地被拉入某种关系中。在关系的形成中,“构成”通常伴随暴力――强制认同,这也是当今世界矛盾的根源,而“生成”则必须走向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创造一切新东西,所以“生成”论也是未来和谐文化和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从生成看对话,对方共在这个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对方和他者的在是我的前提和活力,没了他者,我就没了意义。这样,异质性的他者的存在就成了我存在最最必要的东西,那最久远的差异存在也成了最有活力的事物。如此,生成论打破了赢家通吃和胜利者不受谴责的霸道逻辑,把世界带入活的关系中,以共筑的姿态生成和塑造一个新文明,这也是我们今天在全球宏扬中华文化精神的真义所在。
所以,从逻辑分类来看,生成论是内含超越性的辩证逻辑,是让与的逻辑,姑且称之为文明的逻辑或自由的逻辑。由于这一点,生成论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创新问题、人的特性问题、应用伦理问题、美与文明问题等。而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正是构成论的一个后果。生成论并不是简单地反还原论,而是划定还原论的界限,从而超越还原论。它既承认整体和部分的各自独立地位,又承认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只是表明,整体论并不是与其他认识方法完全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理论。当然,生成也不是万能的,而且实现起来更难。
整体论的价值
人类早期的思维基本都是整体论的。但是近代以来整体论一直受到诟病,构成论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发展起来的。与其相对应的原子论的个人主义或单子主义伦理学,一直大受赏识和欢迎。但是单子所宣称的其实是说它自己就是一个整体,而且单子的不可入性本身同时也意味着它必须存在于与他者的关系中,而这个关系的极限其实就是另一更具有包容力的机械整体。
现代世界越来越复杂化,致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其中的许多内容是不能从原来的要素中获得解释的,从而显示了个体主义或要素主义思想的局限。当构成性思维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威胁到所有人的命运时,人们就必须重新开始从整体层面来把握问题和局势。这样,我们也就看到了人类整体性思维发展的一个总体脉络:预成性思维、构成性思维和生成性思维。整体论思维的三种形态不仅反映了人类思想发展的阶段性,还大体对应着文明的三种形态。而三种整体论的提法以共时化结构再现历时性的景观,在逻辑上是完备的,也更有助于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三种整体论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价值,预成性整体论适宜于处理各种背景性起源性问题,构成性整体论适宜于处理当下性随机性问题,而生成性整体论更适合处理有关整体的层级跃迁问题。人们当然可以从某种角度出发批评其他整体论,如认为预成论压制个体,是一切宿命论的思想根源;构成论忽视整体,是现世主义的思想来源;而生成论则突出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断裂,成为“不断革命”的借口。但是不管怎样,都不能忽略一个根本事实,即整体论之间以及整体论和个体论之间都是不能简单地相互取代的,过分偏爱某一方也不是真正整体论的态度。
今天,由于人类在迈向未来进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使我们不得不努力寻找一种典型的思想方法。而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在时间上后成的东西作为前此一切东西的成果,总是自觉地把先在的整合在自身之中(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这也是生成论方法的先天优势。也就是说,三种整体论方法不只存在着前后相继关系,更存在着整合关系,其中生成论因其后出性而兼取预成论和构成论的某些优长,并保持着必要的张力。因此,现在的关键就成了如何全面体会生成论的思想,在生成的意味上把握人类自己的命运。这也使得开发生成整体论不仅获得了价值优位,也具有了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