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攻心”,历来是兵家战胜对手的一种重要战争手段。本文从“元价值”、“无意记忆”、“情绪变异”、“心理焊接点”等概念出发,条分缕析“屈人之兵”之道,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有说服力。军事理论最忌陈词滥调,欢迎更多的学者专家为本栏撰写“新”且“鲜”的好文章。
战争一方面是物质力量的对抗,另一方面是精神力量的角逐。兵者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心”,从精神上“屈人之兵”被当今各国军事家奉为战争致胜的法宝。
目前,心理战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一是军事学视角,把心理战视为一种与兵战相对独立且相互配合的作战样式;二是政治工作学视角,把心理战视为传统的瓦解敌军的作法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三是心理学视角,把心理战视为攻心夺气的一种手段,从改变个体心理状态的角度研究和把握心理战。这里我想用第三种视角谈谈心理战的作用机理。
引入“元价值判断”,影响战争信念人们发动战争总是要对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发出追问,为自己的抉择和行为寻求理由的支撑。然而在战争中,双方都宣称自己发动战争的理由是正确充分的,很难互相征服,怎么办?必须找到更高层次的仲裁者,即元价值。
所谓元价值,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民族所普遍接受的一种价值观。俗话说:名正才能言顺,理直方能气壮。古今中外的军队,无不重视战争的“名分”和“理由”,以达到宣扬正义、赢得人心、鼓舞军心的目的。作为战争更高层次的仲裁者,元价值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优先抢占元价值的制高点就成了心理战制敌的先机。把己方战争性质上升为某种肯定性的“元价值”,并以此来打击敌方战争的正义性,就成了心理战的作用机理之一。
美军与我们不具可比性,但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研究。他们入侵格林纳达以推行民主自由为元价值、海湾战争以反侵略为元价值、科索沃战争以维护人权为元价值、阿富汗战争以反恐怖主义为元价值、伊拉克战争以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元价值。能否在战争的现实价值与元价值间建立起令人信服的联系成了心理战的基石,所有的心战宣传都是以此为根基不断衍生的结果。元价值是信念的基础,信念是精神战斗力的重要支撑。所以,当“9・11”事件发生时,美国总统布什马上宣布这是对民主和自由的攻击,这为其后美国的一系列反恐行动奠定了价值和意义基础。
夺取制信息权,引导认知指向人的注意范围或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研究发现,短时记忆容量只有7±2个组块。就是说,普通人的大脑无法同时处理七件以上的信息单位。你看一眼能够记住的信息只有5到9个,所以人们在列出必须记牢的事项上多半只列到第七项。如一周有7天、音乐有7个音符、7位数的电话号码、世界7大奇迹、七仙女、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等。这样的心理规律就要求传播心战信息要简洁、鲜明、不断重复,以争夺人们有限的心理空间。当信息呈现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对人的心理影响就由有意记忆为主转变为无意记忆为主,就会对人的态度、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战不过就是战争的广告而已。“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这对人们认识真理的历程来说肯定是荒谬的,但在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有限的战场环境下开展心理战则往往是有效的。利用信息生成技术制造高频话语并夺取制信息权,以不断重复的方式挤占心理空间,进而引导目标对象的认知指向,是心理战的作用机理之二。
突施强刺激,诱发情绪变异情绪系统主要指人的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不同的情绪状态对人的其它心理系统起着强化和干扰作用。通过唤醒敌人的不良情绪反应,从而影响敌人的认知、信念和行为,可以促使其削弱或丧失战斗效能。由于情绪的中枢主要集中在丘脑和植物神经系统,受直接机体刺激的影响较大,而对人的整个心身状态都有颠覆性效应,同时又最难通过事先的心理准备来防护,所以是较佳的心理攻击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运用空中精确打击和地面闪电突击战法,具有动摇伊军抵抗的心理战效应。苏联元帅朱可夫曾用140盏大功率探照灯照射敌阵。这一强刺激,引起了敌人的恐慌情绪,使敌防御阵地倾刻土崩瓦解。军事家富勒在评论希特勒的“闪击战”理论时说过:“这是把机动当作一种心理武器来使用的:不是用杀伤而是进行运动;运动不是为了杀伤,而是要在敌人的后方造成恐惧、困惑、疑虑和混乱,使之谣言四起,直到产生最严重的恐慌为止。”通过突施强刺激引起敌人的恐惧情绪,从而影响敌人的认知、信念和行为,促使其削弱或丧失战斗效能,是心理战的作用机理之三。
打击最珍视之物,摧毁战斗意志意志是人们努力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是军人士气的重要构成因素。战争中,通过威慑或打击敌人最珍视的东西以摧毁其战斗意志,是心理战的作用机理之四。
只要是敌人倚仗的、关注的、在乎的、希望的、担心的,只要在其心理上有较大权重的地方,往往就是对方的心理弱点,就要通过威慑或给予不可抗拒的摧毁,促使对方意志彻底崩溃。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对南联盟任何有价值的民用目标进行狂轰乱炸,使用贫铀弹、集束炸弹等有震撼性效果的武器把发电厂、电视台、高楼大厦等炸成废墟,最终摧毁了南联盟领导人的意志,取得了战争胜利。“911”事件虽然是恐怖袭击,但也可以看作是对美国实施心理战的极端战例。对曼哈顿标志性建筑国贸大厦的摧毁,其心战意义远大于人员的伤亡和经济的损失。对美国民众的信心和意志是巨大的挑战,其后美国人开始检讨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华氏911》获得嘎纳电影节金奖可以被看成是这次心理打击的效果。
分离心理“焊接点”,瓦解集体战斗力军队的精神战斗力不仅取决于军人个体的战斗意志,还取决于军队团体凝聚力和协作性。有心理学家认为,把一个群体聚合成有战斗力的团队,至少需要把5个心理“焊接点”连接好。这5个“焊点”是:一致认同的目标、强有力的领导、共同遵守的规范、流畅的沟通渠道和合理的报偿。打击目标团队的心理“焊接点”,瓦解其集体战斗力,是心理战的作用机理之五。
通过夸大敌方阵营各方面利益的冲突,揭露其战争目标的虚假性,以打击其目标的一致性;通过制造丑闻或暴露隐私,来丑化其领导人以削弱其领导力;利用战俘进行反宣传或宣扬其团队内部违反团体规范的行为,以破坏其成员遵守规范的坚定性;利用战场环境信息闭塞的特点传播各种传言和消息,阻塞或干扰其团队内部的正常沟通以离间其关系;宣扬其团体内部付出和报偿的不合理、不公平以造成其不平衡心理,进而瓦解其战斗团体。一支强大的团队,其关键的心理“焊接点”也不过几处而已,我们在很多优秀而强大的团队轰然倒塌的案例中,就能看出,拆开一个团体就是打开几个“焊点”。
伊拉克战争中,伊军的“焊点”就是萨达姆政权、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民众三者之间的关系。设法把前者从后两者中剥离开,把战争变成美军对萨达姆政权集团的战争,就容易取得心理战的成效。所以,美军注重针对关键人物,在关键时间开展心理战。如宣布萨达姆死亡、伊军51师投降、阿齐兹叛逃等假消息,就是针对伊拉克政权和军队专制、猜疑的心理特点而进行的。事实证明,这对离间伊拉克军队作用很大。
在人类兵戎相见的搏杀中,心理战走过漫长的发展道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心理战由幕后走向前台,地位作用、技术手段等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下的近几场战争实践表明,打赢战争,必须打赢心理战;打赢心理战,需要研究心理战。深入研究心理战,跳出心理战浅层的表象研究及单纯的重复模仿,实现三种研究视角的融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意义重大。(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