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对巴基斯坦友好人士、巴基斯坦每日邮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巴伯进行了两次深入采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巴伯先生那份特别的中国情。他对记者表示,他每天都在“看中国”,如果用一句中国成语来表达内心的感受,那就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人民的深厚情意,从我一走下飞机就感受到了。”
巴伯告诉记者,巴基斯坦人民欣赏中国、钦佩中国、向往中国。“中国不仅是我的第二故乡,更是我后半生的事业所在。”为了让同胞了解中国,巴伯专门在自己的报上开辟了中国专栏,让读者每天都能“看到中国”,他不无骄傲地表示,“虽然我的报纸发行量有限,但读者层次不低,都是巴最有知识的人,穆沙拉夫总统就曾多次阅读本报,并高度评价我们的报道工作,还亲自为我授勋。”现在,许多巴媒体都开始与他签协议,转载和使用《每日邮报》有关中国的报道。巴伯为进一步扩大影响,经常给巴外交部和涉华部门“赠送报纸”,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当代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这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积极的信息支持,也激发了巴人民对中国人民更深刻、更长远的情感。”
巴伯说,凡到过巴的中国人都知道,只要说自己是中国人,都会受到巴当地人民的尊重。人们常说,中巴两国友谊有“天时和地利”因素,但巴伯却认为“人和”是最关键和最宝贵的,中国的强大和中国对巴人民的真挚情意至关重要。两国的深厚友谊要靠两国媒体通过交流与合作来推动。“巴基斯坦人民为有中国这样的伟大朋友而无比自豪。”
巴伯说,“我在中国待了整整五个月,在这五个月中,我亲眼见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每每和朋友们谈起中国,我不是兴高采烈就是热泪盈眶。中国的社会秩序井然,人民生活快乐,这是我最深的感触。一个国家人民是否幸福,只要看看街边百姓的表情和神态就可略知一二。”
巴伯衷心希望巴基斯坦人民能通过他的报纸好好向中国学习。他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向巴基斯坦学习了民航和银行技术,现在巴基斯坦落后了,因此,必须好好向中国看齐。
临别时,巴伯先生说,“巴中友谊是两国人民用心灵沟通起来的,巴基斯坦人民十分珍惜中国人民的伟大情意。”他真诚地希望记者经常和他谈谈中国,并邀请记者明年初参加他们的婚礼,共同欢度中国春节。(本报伊斯兰堡9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