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式排球运动最早于1956年在荷兰出现。荷兰军队的伤员协会组织伤残军人进行体育活动时,将当时在其国内开展的拳球运动和排球运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发明了适合残疾人进行活动的体育项目――坐式排球。1980年,男子坐式排球第一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残奥会。
残奥会坐式排球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其
坐式排球运动所使用的球是由柔软的皮革或合成革制成外壳,球的圆周为65~67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球网架设在中线上空,高度为男子1.15米,女子1.05米。球网为黑色,宽0.80米,长6.50~7米,网眼直径10厘米。球网上有两条宽5厘米、长0.80米的白色带子为标志带,分别系在球网的两端,垂直于边线。标志杆是有韧性的两根杆子,长1.80米,直径10毫米,由玻璃纤维或类似质料制成,两根标志杆分别设置在标志带外沿球网的不同两侧。
参加残奥会坐式排球比赛的选手是由截肢、脑瘫、脊髓损伤以及其他肢体残疾的运动员组成的。坐式排球运动员的功能分级为:运动员只要达到截肢、脑瘫、脊髓损伤以及其它肢体残疾的最低分级标准,又符合坐式排球规则中有关“一个队最多有12名队员,包括最多两名最低限度残疾的队员,场上6名队员中可以包括最多一名最低限度的残疾的队员”的规定,即可参加比赛。
最低参赛资格标准如下:
上肢:(1)双手拇指和食指截肢;(2)双手7个或7个以上手指截肢;(3)一手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之间截肢。
下肢:(1)足在跗趾关节截肢;(2)足在跗中关节截肢。
其他肢体残疾:一下肢缩短7厘米以上;关节活动度髋屈曲减少45度;另外像髋关节脱位,髋或膝关节做过人工关节置换术,下肢有假关节,下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等造成的残疾,经过分级医生核实后均可参加该项活动。
坐式排球是一项集体比赛项目,每队由12名队员组成,两队各派6名队员在由球网分开的场地上进行比赛。各队可包括最多两名“最低限度残疾”的队员;场上6名队员中可以包括最多1名“最低限度的残疾”的队员。如果自由防守队员在场上,6名队员应该仍确保这个必要条件。
第13届残奥会坐式排球比赛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举行。(第三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