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应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2007-09-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绍玉 我有话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种采矿工程活动也越来越多,开采的范围越来越广,开采的强度越来越大,开采频率越来越高,给矿山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塌陷成了矿山灾害的祸首,它给矿山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最大的危害是使肥沃的良田遭到破坏,造成了采矿企业负担重,矿区环境恶劣,矿工生活质量下降,矿

城的经济受到了制约。

我国是矿业生产大国,现有国营矿山8000多座,集体或个体小矿12万多座,每年开采煤炭、石油、各类矿产品等总量超过200亿吨。此外,还采出大量的建筑使用的砂石,制砖瓦用粘土等建筑材料约50亿吨。随着经济加速发展,人类采矿技术不断提高,给矿山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也会加大。治理采矿塌陷与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害之一,解决采矿塌陷造成的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为有效地解决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建议制定地方性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的差异性大,塌陷发生和治理情况各区域也不尽相同,因此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势在必行。

治理塌陷灾害关键是根据当地的灾害程度,科学的做好规划,有计划的分步实施,并要与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规划等各种规划相互包容,这样就能做到科学有计划治理,并能够节约资金,加快灾害的治理步伐。

对塌陷灾害的治理应采取科学的技术做支撑。黑龙江省地面塌陷防治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的“抗塌陷建筑、道路和供水管道”、“矿山固体废弃物点式支护防塌法”、“积水串连法治塌陷水湿地技术”等多项塌陷治理技术与方法,为治理塌陷灾害探索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路,可大力推广运用。

对塌陷区的治理要考虑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塌陷虽是地质灾害,但有时也要改变原始的地形地貌,变成新的景观,要注意将大的塌陷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区域治理,并要注意生物发展的多样性。可实施生物链工程,变废为宝,还可以进行土地复垦后收储再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样可以将塌陷的土地经过治理,整理成宜景则景,宜园则园,宜房则房,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系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