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南京晓庄学院积极倡导和营造老校长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用“行知精神”教育学生学会求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该校党委书记吕德雄教授说:“学校不仅要向学生‘授业’,更重要的是要树人,这是我们多年追求的目标。”
传承行知精神播撒真爱无悔
2006年1月25日,在南京电视台演播大厅,首届“感动南京”2005十大年度人物暨第四届南京好市民颁奖典礼上,有一位远在云南边陲的获奖嘉宾没有到场,她是南京晓庄学院200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胡小五,此刻正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指导学生参加云南省小学生科技创新比赛。舍弃了南京已有的工作,服务西部并放弃回宁毅然决定终身留在云南支教,在两次人生重大选择面前,胡小五心灵的天平总是倾向西部,倾向农民。
80年前,陶行知放弃大学教授、教育厅长的职位,选择贫瘠的晓庄为毕生奋斗目标;26年前,晓庄校友杨瑞清为实现让农民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教育的理想,放弃进政府机关的机会,选择乡村教育作为终身事业。在行知精神的感召下,今天,又有新一代的晓庄学子放弃了优厚的工资待遇、良好的学习条件,积极投身到西部和苏北的建设中去:在云贵高原,崇庆艳、李云霞像胡小五一样长期留在西部支教;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走来了十个晓庄学子的身影;在江苏北部,34名晓庄学生在那里志愿服务……前不久,任志明、赵建忠、卢敏分别获得“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陕西省西部计划杰出志愿者”和“江苏省苏北计划十佳志愿者”荣誉称号。
在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纪念馆”、“校史馆”、“陶墓”等和陶行知有关的德育基地是该校学生最好的课堂。在校园内,陶行知的名言随处可见,浓郁的行知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锤炼真诚品行建筑人格长城
在晓庄学院,有一个靠拣矿泉水瓶、做家教、洗餐具、打扫班车、整理图书等七份工作维持生活和学习的学生张红武。他的母亲患精神病,父亲因癌症去世,哥哥又因生病无钱治疗而痴呆。尽管生活拮据,他还参与资助一名贫困生。2006年5月,张红武荣获首届“感动晓庄”十大青年人物称号。
面对拾到的14000元现金和贵重物品,数学系的朱伟峰、戴荣却“傻傻”地等待失主。当完璧归赵后,面对失主的酬金,他们说:“比钱更贵重的是人的品格!”
学生品格是教师品格的折光,师德又是教风的基础。史爱华教授策划了首届幼教专业毕业班学生才艺展示暨就业招聘会,这场以“我来表演你来挑选”方式举办的特别招聘会,把57位毕业生“销售一空”;由陶?恒老师挂帅的校园心理咨询师团队每年接听咨询电话无数,接受面询100多人次,处理危机干预10多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几年来,该校已有多名学生被省教育厅、团省委授予“江苏省三好学生”称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实践着陶行知提出的建筑“人格防线”,建筑“人格长城”的思想。
拆掉心中围墙掌握真实本领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主张拆去学校的“围墙”,“把学校和社会、自然联合在一起”。
如何使学生获得教学工作的基本经验,培养应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校摸索出了一些独特的做法。小学教育专业自2005年开始实行“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实习改革尝试。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统筹安排学生到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顶岗实习”,即每两名实习生顶替一位教师全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将被“顶岗”下来的教师“置换”到晓庄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培训。这种新型的专业实习方式,不仅使实习生通过走进学校、走进儿童、感受课堂、体验教育,经历了“完全意义”和“实际意义”上的教学实践,而且也为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再学习机会。
该校非常重视实践育人。学校在江苏率先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课;开展与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说过,晓庄是一部永远不会完稿的诗集。是的,今天的晓庄人正继往开来,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伟大时代,脚踏实地地书写着真善美的灿烂诗篇。